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

ID:12802791

大小:7.49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7-19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1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2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3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4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基础达标】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2.(2017·广东深圳)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右图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3.周口店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右图是在该遗址发掘出土的北京人头盖骨,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是()A.瑞典科

2、学家安特生B.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C.中国科学家裴文中D.中国科学家贾兰坡4.中国和南非的研究人员在《南非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他们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新线索。如果从特征上来判断是否是“北京人”,你判断的理由中不会有()A.能够直立行走B.上肢与现代人相似C.面貌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D.脑容量比现代人小5.右图是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老师要求学生看图描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形成的下列观点正确的有()①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制作工具②能用石器挖掘植物的根,表明已会使用磨制石器③主要食物是植

3、物果实④过着群居生活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居民遗址7.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元谋人是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9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

4、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预计投资60亿元,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呈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为奠基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材料二材料三“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正确认识自已的由来和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1)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为170米?4(2)观察材料二,图一是哪个古人类?结合图片,分析他的外貌有什么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

5、识,简述北京人的发现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三北京人遗址上的堆积物厚达40米以上……较大的灰烬层有4个,第四层最厚处超过6米……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木炭。从第13层上出土了几件打制石器。请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发现北京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什么特点?(2)想象一下北京人时代火的来源有哪些?火的使用对原古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A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A3.C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等,即北京人的面貌保留了猿的一些特征,所以C项符合题意。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所以②观点不正确,排除含②选项,故选B。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元谋人发现于我国云南省元谋县,它位于长江

7、流域,故④项叙述错误,排除含④选项,A正确。8.答案:(1)因为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3)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9.答案:(1)会使用打制石器和砍削的木棒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生存环境恶劣,必须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即过群居生活;已经学会使用火,并长时间保

8、存火种。(2)来源:森林自然生火、雷电生火、偶然碰撞生火、煤的自燃等。(其它符合史实也可)作用:火的使用改善了原古人类的生存条件,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4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基础达标】1.右图是近年来海南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火了之后,为拍第二部,摄制组来到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