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德育工作经验谈.doc

新时期德育工作经验谈.doc

ID:12805545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9

新时期德育工作经验谈.doc_第1页
新时期德育工作经验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德育工作经验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德育工作经验谈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广大中小学校对德育工作普遍很重视,但在实践中又很难取得实效。原因何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新时期中学生德育工作。一、德育目标切忌“空”从德育工作目标而言,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过于完美化。例如,总有一些人以“做人类的阶梯,为人类进步而努力”作为孩子们的目标,这些过于空泛的口号会使学生无所是从,反而使学生不知道每天该怎么做。还有许多教师都向学生提出成人式的要求,造成学生基础性的、应该做到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这种缺乏针对性的高目标、高要求

2、的德育,造成的后果是学校德育的天平向少数学生倾斜,德育工作热衷于抓尖子、抓典型,对大多数学生的品质培养和训练重视不够,容易形成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现象,造成学生知行脱离。因此,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学校德育目标必须分层次,一是必需的层次,二是基础的层次,三是弘扬的层次,四是追求的层次。我们的德育只有遵循科学的层次目标体系,才能逐步落到实处从德育内容来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德育实施抓落实就德育方法来说,一

3、些教师的德育活动往往局限在照搬教材和形式化的活动上,缺乏创造性和真情实感,无法触及学生丰富多彩而又异常敏感的心灵世界。墙上的标语永远不如身边的言传身教有效果。另外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往往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是被管束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我们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德育工作。要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榜样。在我们的德育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用英雄去影响学生,用学生家乡、学校中亲切感人的榜样去影响学

4、生,让学生以一种崇敬的心理对待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会把“代换”为书中主角,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并在心灵深处产生撞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充满一个人的生活空间的时候,他们就会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就不会去干一些对社会有害的事情。其实,当我们整天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如何如

5、何”的时候,更应该把这些高雅健康的东西充实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具体方式有很多,比如开展篮球、乒乓球比赛,田径运动会等,既增强学生的体魄,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校园书法比赛,吸引有书法特长的学生参加;开展纪念“五、四”运动演讲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大家一起来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读一本好书,讨论读书心得,写一篇读后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鉴赏能力。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2又起到了教育引导的目的。三、注意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新时期德育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增加新内容,开辟新途径,创

6、造新方法。如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学生上网成瘾问题。学生上网的内容难以控制,网络上的不良言行、不法行为腐蚀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果。学生经常性的接触网络,不经鉴别的大量接触一些不良言行,潜意识中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挑战,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果受到腐化。这一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深有体会。而上网成瘾后又带来治安的不稳定因素,盗窃抢劫诈骗钱物上网的案件屡见不鲜。这时,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1.细心观察学生,通过学生的上课及学习状态去了解学生用网情况,以关心学生健康及学习为出发点及时耐心辅以引导,配合必要的纪律

7、约束,堵住学生无节制的用网。2.介绍健康的知识性趣味性强的网站给学生,同时指出不良网站的危害,借给学生识别真丑美的慧眼,在源头上堵住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机会。从心理角态来看这远比一味的训斥及严厉的制止效果好。3.通过和家长的配合,巧妙的借助家长管好家庭电脑的上网,指导家长教育学生安全用网、控制学生无节制进出网吧的技巧。调查研究表明绝多数学生上网都是利用课后及节假休息日进行的,有了家长的督促及配合,大大堵住学生进出网吧的可能性。另外利用手机短信代替“传爱”纸条问题更具隐蔽性。前些年,互有好感的男女生用纸条交流情感,如今这

8、种方式已被手机短信取代,利用通信信号发送的短信不仅比实物纸条安全的多,还可以随时删除证据,避免被发现。大多数家长给孩子配手机,本是为了能及时联系,但在学生们手中,手机已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除了“传情”外,还可以成为游戏机、视频播放器、MP3,甚至是考试传递答案的作弊工具。杜绝此类问题必须学校与家长协调沟通,使家长认识学生带手机的利弊,才能从根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