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

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

ID:12829578

大小:5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9

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_第1页
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_第2页
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_第3页
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_第4页
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徐斌【摘要】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研究盐碱地形成原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实践证明,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和农产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关键词】盐碱化;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展望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盐渍化土壤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

2、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改造盐碱地,收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随着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土壤盐分成因规律和特征、农田节水灌溉水盐运行机理、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取得了新的成果。盐碱地改良利用实践证明,盐碱地预防和治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显效的过程。1、盐碱化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1.1盐碱化的概念第13页(共13页)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

3、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般将土壤层0.2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由于灌溉管理不当(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碱化。由于人为影响产生的盐渍土称为次生盐渍土。1.2盐碱化的产生原因土壤盐碱化形

4、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1)气候由于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四季明显导致盐碱地区土壤盐分状况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雨集中,土壤产生季节性脱盐,而春秋干旱季

5、节,蒸发大于降水,又引起土壤积盐为主。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使盐分积聚土壤表层的数量多于向下淋洗的数量,结果导致盐渍土的形成,这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第13页(共13页)(2)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盐渍土中的盐分,是通过水分的运动且主要是由地下水运动带来的,因此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的深浅和地下水的矿化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地下水位埋藏越浅,地下水越容易通过土壤毛管上升至地表,蒸发散失的水量越多,留给表土的盐分就越多,尤其是当地下水矿化度大时,土壤积盐更为严重。在干旱季节,不致于引起表层土壤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

6、。临界深度一般3m左右,但并非一个常数,是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异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下水矿化度和人为措施,一般地说,气候越干旱,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率,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就越大。土壤对临界深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毛管性能、毛管水的上升高度及速度。凡毛管水上升高度大,上升速度快的土壤,一般都易于盐化。土壤结构状况也影响着水盐运衍,土壤的团粒结构,特别是表层土壤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时,能有效地阻碍水盐上升至地表,临界深度可以较小。地下水位埋深与地表积盐关系密切。地下水位埋深大于临界深度时,地下水位低,地下水沿毛管上升不到地表,不积盐,土壤无盐碱化。

7、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至表土层,表层开始积盐。地下水位很高(小于临界深度),地下水沿毛管大量上升至地表,表层强烈积盐。(3)地形第13页(共13页)地形起伏影响地面和地下径流,土壤中的盐分也随之发生分移,例如在华北平原、山麓平原坡度较陡,自然排水通畅,土壤不发生盐碱化。冲积平原的缓岗,地形较高,一般没有盐碱化威胁;冲积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畅,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但一般程度较轻;而洼地及其边缘的坡地或微倾斜平地,则分布较多盐渍土。在滨海平原,排水条件更差,又受海潮影响,盐分大量聚积程度更重。总之,盐分随地面、地下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汇集,积盐状况也由高处到低处

8、逐渐加重,从小地形看,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