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ID:12887712

大小:128.5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7-19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_第1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_第2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_第3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_第4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十一五”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编制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指导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章“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

2、形势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总体上已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开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加快“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又有良好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和严峻挑战。第一节“十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十五”―119―期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全面启动实施了农业“三百工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

3、和城镇化的建设,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持续、稳健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增加值稳步增加,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662.1亿元,比2000年提高23.5%;乡镇企业增加值达702.8亿元,比2000年增长203%,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2.8%;农业增加值达463.4亿元,比2000年增长21.1%;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178.4万吨,分

4、别比2000年增长3.4%和22.9%。——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我市逐年加大“三百工程”实施力度,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结构调整由农业内部向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转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全市农村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43.8∶31.2∶25调整为2005年的41.7∶35.2∶―119―23.1,一、三产业分别下降了2.1和1.9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了个4百分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突破23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9家,市级龙头企业159家;

5、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0%,粮油产品优质率达到50.8%,分别比2000年提高12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63万人;城镇化率达45.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十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完成“九五”期间在建17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并开始发挥效益,开县鲤鱼塘水库建设进展顺利,“泽渝”一期15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西部供水工程项目建设提速,铜罐驿、松溉两大提水工程列入世行贷款项目开始启动;新建、续建了万州、南川、城口等19处防

6、洪护岸工程,整治小(一)型以上病险水库195座;推进了万州、梅江等4个大型灌区建设,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3万千瓦,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南水北调三峡水库补水方案的研究论证。全市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0.5万亩,利用宜草荒地和疏林地建设草场160.8万亩,建成庭院生态户5万户;累计治理小流域15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25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23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3.1%提高到2005年的30%。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76万千瓦,农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4%,分别比2000年增加203.5万千瓦和提高3.7个百分点。实施农村“六小”―1

7、19―工程,解决了224万人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5万户,为农村地氟病患者实施改灶4.3万余户。防汛抗旱、动物防疫及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系统初步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比“九五”提高5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加快,所有乡镇和85.7%的行政村已实现通公路。——农民收入跃上新台阶,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十五”期间,全市农民收入增长走出了低速徘徊局面,呈现出提速增长的可喜局面。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9元,年均增长8.2%,农民增收来源逐步由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农村贫困地区群众

8、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412万人下降到218万人,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