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大灾难--海啸

东南亚大灾难--海啸

ID:12902283

大小:1.55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9

东南亚大灾难--海啸_第1页
东南亚大灾难--海啸_第2页
东南亚大灾难--海啸_第3页
东南亚大灾难--海啸_第4页
东南亚大灾难--海啸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南亚大灾难--海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并且是海平面矗起的水墙,排山倒海而来,犹如死亡之浪,地球的终极毁灭者,刹那间万物即遭淹灭。”———著名的Discovery电视频道出版的一部关于海啸的纪录片中的解说词。正如这段解说词所言,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发生在大量海水突然被置换或转移时。水下地震、火山

2、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海底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使得从海底到海面水体的整体波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海啸。、海啸的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

3、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海嘯的形成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

4、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另外,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  1、海啸波是假定地下震动脉冲到达海底地面上对全球水体激励下产生的。  2

5、、全球水体是假定四大洋连在一起,估计它们的总质量和平均厚度,把它视作一个球壳的一部分,且是规则的部分(否则不容易计算),作为水这样一种材料,从而必定有其固有频率,因此激励相当于对一扇锣敲打一下,锣就会发出由它的固有频率决定的音色的声音,同样的这个水体也会发出它的固有频率的波,这就是海啸波,结果它的主频率是可以粗糙地估计出来的。除了主频率以外,它还应当含有其他如倍频的谐波,这和锣鼓敲打不是单音色的声音一样。 3。水的波动传播速度是可以估计出来的,同时,测定了到达海底的脉冲强度(可用以往所得到的海啸的经验数据估计),是可以估

6、计到海啸波的理想振幅的。 4、由于这个水体的形状实际上不规则的,它会影响实际的海啸波频率(也就是波长),而且还有先后到达海底的继发脉冲,因此海啸波是一个波的组合,不过,由于初始脉冲的能量最大,所以后面来的脉冲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  5、到达海底的脉冲并非把全部能量都化为海啸波,其中一部分会在海底与海面中多次反射(这是海洋石油地球物理所采用的人工地震法最头痛的问题,它干扰了正常测量),因此,实际上对海啸振幅的强度估计应该剔除这部分能量的。同时,这部分多次在海底和海面反射的地震脉冲本身可能激起许多新的小型海啸波,结果海啸波是

7、它们的合成。怒吼的巨浪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海啸是极具破坏力的巨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8、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