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心堂慈善研究本科论文.doc

培心堂慈善研究本科论文.doc

ID:12921703

大小:243.0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7-19

培心堂慈善研究本科论文.doc_第1页
培心堂慈善研究本科论文.doc_第2页
培心堂慈善研究本科论文.doc_第3页
培心堂慈善研究本科论文.doc_第4页
培心堂慈善研究本科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心堂慈善研究本科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XXXX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2、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60-引言(一)关键概念的厘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培心堂是清道光年间成立的慈善组织,而慈善组织又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本文首先要界定的关键概念就是慈善事业。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或社会福利在内涵上有所不同。据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的善心奉献与互助以及通过民间公益组织具体运作为基本特征的一项社会性救助事业”,“自古以来就是社会救助”的“有机部分”,慈善事业虽

3、与政府主办的各类救济(助)统称为社会救济(助),但“本质上属于民间的事业”。郑功成:《论慈善事业》,《中国社会工作》1997年第3期。而社会保障则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保障的内涵相应地包容更宽,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公益事业,在国家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和良好运转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李国林、钮维平:《试论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求实》2003年第11期。由上可见,慈善事业强调的是民间的行为,而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或社会福利等强调的是官方乃至全社会的行为。将“慈善事业

4、”这一极具现代意味的社会学概念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慈善事业时,不可避免要作某种程度的调整。在中国史学家的笔下,慈善事业的范围更为宽广、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包括民营慈善事业,还涉及官营慈善事业如杨恒智、刘沙:《北宋的官办慈善机构》,《历史大观园》1993年7月和宋炯:《两宋居养制度的发展——宋代官办慈善事业初探》,《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不仅注重宗族慈善事业,还关注宗教慈善事业,不仅研究各类善堂,还研究善会、善书、善人等。换言之,研究中国慈善事业史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上较为广泛的、具有一定组织的慈善活动。明清之前官营慈善事业

5、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使用“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概念的一些学者较多地关注明清以前的慈善事业如陈国灿:《南宋江南城市的公共事业与社会保障》,《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张文:《季节性的济贫恤穷行政:宋朝社会救济的一般特征》,《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官方的慈善活动在这类研究中被较多地涉及。相较而言,或许是为了显示明清时期慈善事业的社会化特征,目前大多数冠以“慈善事业”的史学论著,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明清以来民间各类有组织的慈善活动如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但也有少数冠以“慈

6、善事业”的学术论文,其关注点主要是明清以前的慈善事业,如王卫平:《唐宋时期慈善事业概说》,《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60-在诸多的慈善活动中,善堂是学者普遍关注的对象,研究明清以来慈善事业的学者无一例外都会着墨于善堂。根据夫马进教授的定义,善会是以推行善举为目的的自由结社,而善会办事机构的所在以及具体实施善举的设施则是善堂伍跃:《夫马进教授的〈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2期。。从明代末年到清代末年以至民国年间,善会和善堂曾经广泛存在于中国较为发达的市镇之中。日本学者对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更多地

7、关注善会善堂等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但是,这一关注点从日本到达中国后,却经历了从“善会善堂”到“慈善事业”转变的过程。本文将在学术前史中对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差异作简要说明。(二)学术史的回顾本文主要梳理了研究明清以来慈善事业史的学术成果。近几年出现的研究“汉代慈善事业”、“宋代慈善事业”的学术论著如陈国灿:《南宋江南城市的公共事业与社会保障》,《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由于其关注点更多地是官方慈善活动,明清以前民间慈善活动还没有广泛兴起。与本文的问题意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演变及“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相隔较远,因而不在本文讨

8、论之中。1.国外对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掀起了中国慈善史研究的热潮。在从事中国慈善史研究的众多学者中,以山本进、夫马进和星斌夫等先生最为著名。星斌夫在明清慈善史方面有重要成果,已出版了专著《中国社会福祉政策史的研究》(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