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2)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2)

ID:12959067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2)_第1页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2)_第2页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2)_第3页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2)_第4页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2)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Theapplicationresearchofbuilt-instrawbiologicalreactortechnologyontheshedmelon张洪海1*基金项目:2009年省农业“三项工程”SX(2009)72;2010年江苏省“333工程”BRA2010030;2010年年常州市农业科技(CC20102032)作者简介:张洪海,男,1970年生,本科学历,籍贯江苏金坛,职称农业推广研究员;通讯地址:江苏省金坛市金湖路128号(江南农耕园内)农业与园艺科,213200李新宇1曹丽华1季美娣2詹国勤2贺金芳3张建国3

2、(1江苏省金坛市农林局;2常州市园艺技术推广站;3金坛市气象站213200)摘要: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甜瓜上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大棚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结节位,促进提早成熟15天左右,提高甜瓜产量43.6%,提高甜瓜中心糖度2.6度,具有明显的促成增产提质效果。关键词:内置式生物反应堆、甜瓜、二氧化碳、温度作物生产收获果实、种子、纤维等经济产量的同时还生产了大量的作物秸秆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常被作为废弃物大量地被焚烧于田野、弃之于河塘、散落于村头,成为环境污染源、作物病虫滋生地,浪费了大量的光合产物、矿质营养,并且严重

3、地影响了交通、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甚至危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专门的微生物分解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增加棚内CO27浓度、提高地温和棚温,使秸秆和土壤中的养份得以活化,使作物根系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实现化肥、农药的投入减量化,从而实现农业增产、提质、增效的一项作物秸秆生态高效利用新技术。我市是江南渔米之乡,年产各类作物秸秆40万吨左右,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2010年我们引进了内置式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一种),并在葡萄、蔬菜等作物上开展了试验示范,取得了的显著成效。现就在大棚甜瓜上的应用研究阐述如下。1试验方法1.1试验

4、地点及供试品种本次试验地点位于金坛市朱林镇红旗圩申丰乡村大世界的现代蔬菜产业园内,所用的设施是钢架大棚,供试品种为DFM甜瓜。本次试验秸秆生物反应堆为行内内置式反应堆,主要材料为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供试菌种和疫苗均为山东天和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2试验设计此次试验选了2个大棚,大棚宽6m、长100m,南北走向,一个为处理区,一个为对照区。定植密度为株距45cm,行距60cm,定植密度33000株hm-2。1.3试验方法1.3.1菌种与疫苗扩繁菌种扩繁按1份菌种、30份麦麸、30份水的重量比混合均匀;疫苗扩繁按1份疫苗、40份麦麸、40份水的重量比混合均匀。菌种和疫苗

5、配好后分别堆积在一块预先准备好的塑料薄膜上,在配制好的菌种和疫苗反应堆上,每隔20cm左右打一直径为4cm左右的孔,利于有氧发酵。1.3.2内置式反应堆制作3月10日7在处理区种植行下挖宽0.4m,深0.3m,长度与行长相等的沟,在沟内铺玉米秸秆30cm厚。将已扩繁2d的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面(每平方米1kg湿料)。撒好后用铁锹在秸秆上拍一遍,使菌种分散在秸秆里面。接着将开沟翻出来的2/3土覆盖于秸秆上,覆土时每隔1.5m左右,露出秸秆长度10cm,以便输入氧气。随后向沟内大量灌水,使秸秆吸足水分。第二天水下渗后,覆盖余土,形成瓜垄,撒上疫苗,将疫苗和表层土稍稍混合一下,最后

6、布好滴灌带、盖上地膜。1.3.3定植、打透气孔3月12日进行甜瓜定植,并沿瓜垄进行打孔,孔距15cm,孔径4-5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以利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1.3.4田间管理对照区田间管理与常规管理方式相同,处理区甜瓜生长期内不再进行追施肥料。2结果与分析2.1对棚内CO2浓度的影响处理区的CO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区。3月30日上午测得处理区CO2含量为739ppm,高出对照181ppm;4月12日下午测得处理区CO2含量为772ppm,高出对照198ppm;但到6月份后CO2浓度差降至只有50ppm左右。2.2对棚内空气及土壤温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内置式生物反应堆能

7、明显提高棚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测温时间为早晨9点左右)的作用。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4月1日前温度增幅呈增加趋势,空气温度增幅最大达2.9℃,15cm土壤温度增幅最大达7.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增幅逐渐下降,6月14日试验与对照区空温、地温温差都降至0℃。7表1处理区与对照区棚温变动情况单位:℃时间3月30日4月1日4月12日4月22日5月3日5月16日5月27日6月14日处理343634.21934382925对照31.133.232.81732372825温差2.92.81.422110表2处理区与对照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