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合理用药讲座

基层合理用药讲座

ID:13031635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0

上传者:U-3714
基层合理用药讲座_第1页
基层合理用药讲座_第2页
基层合理用药讲座_第3页
基层合理用药讲座_第4页
基层合理用药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层合理用药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基层儿科常见的用药禁忌慎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对小孩感冒发热,确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是,对12岁以下的儿童要慎用。因其服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综合症。开始时表现为发热、惊厥、频繁呕吐,最后昏迷、肝功能受损害,且容易被误诊为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儿童患流感、水痘时,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瑞氏综合症的机会,比其它情况要高25倍。含阿司匹林的药物最常用的有APC,即“复方阿司匹林”,常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和头痛。另外APC含有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能本来就较差,高热时很易引起惊厥,如果当婴幼儿发热时,使用APC来退热,就等于“火上浇油”,致使因发汗过多而引起虚脱。因此应慎用。服用APC时应多喝开水,促使发汗散热,达到退热解痛目的。    2C'@1S)V(o4H%K(lxcys.5d6d.com  xcys.5d6d.com-u3B1n-k9u$x'{  )i:w8p#S+?$p-G0Y&E)p基层医生论坛  忌服速效感冒胶囊——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故婴幼儿感冒时,要忌服速效感冒胶囊。    'S3a"N9V1E(|8L5|7^#x1O基层医生论/T2q7y0k5j-/c0f&{*M.W,H  N4Q|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诊所|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医学交流|学习|病例讨论|乡医茶社|娱乐休闲|新生儿忌用退烧药——新生婴儿比较容易发烧,因其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当生病、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都可引起发烧,此时若随便用退烧药,往往招来大祸。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很差,服用退烧药后,常可使体温突然下降,出现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部出血等,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PC等)是新生儿的禁用药。处理新生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退烧,如暴露肢体、枕冷水袋、洒精擦身等等。应注意的是体温一旦下降,应立即停止降温,以防体温继续下降而导致体温不升。   2r&小儿服用维生素C时忌吃猪肝等含丰富的铜元素的食物——铜元素能促进维生素C的氧化,使其降低或失去作用。  /E,d+O*w5A#j|基层医生论坛|乡村医学论坛,面向基层医生、乡村医生、社区医生、个体诊所,是大家交流学习的   喹诺酮类药物—16岁以下禁用,抑制骨骼发育。 |基层医   ;b-A(D0}/U#L*l|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诊所|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基层医学|医学交流|学习|病例讨论|乡医茶社|闲聊|娱乐|忌滥用抗生素——抗菌素对肝、肾、听神经,甚至血液系统均可能有损害。这还是次要的,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培养了病菌的耐药性,使其越来越顽固。从表观上看,抗生素的效果越来越差!必须使用时,一定要遵医嘱(可是滥用抗生素的主要责任就在于医生!)。一旦已开始用药,就不可随意中断——如青霉素素药物一般要求至少连续用药二个星期。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诊所|'Y:q&A7]-E|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诊所|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基层医学|医学交流|学习|病例讨论|乡医茶社|闲聊|娱乐|'~2z;o9t'l/h'J5E'C6Y3Y!X基婴儿忌用药(r-@;I7V;Pxcys.5d6d.com  呋喃旦啶,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手、足皮肤麻、胀、痛感或蚁行感,并逐渐向躯干伸延,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足背抬不起来,感觉全部消失,皮肤粗糙、冰凉、不出汗;|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四环素,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有终生不退的可能,骨骼生长迟缓,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i+N'm&f6V|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诊所|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基层医学|医学交流|学习|病例讨论|乡医茶社|闲聊|娱乐|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致脑水肿,引起胃溃疡、肠粘膜坏死或穿孔、骨质疏松、眼晶状体突出、高血压f( 甘草制剂和麻黄素,一般应禁用;(](R4d-X0b  ~)G6L"h  维生素D,服用不宜多,否则引起婴儿高血压;基层医生论坛!l9S!U6q.X,G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妊娠期妇女的建议:    喹诺酮类:在动物实验中可致幼年动物软骨坏死,且血--胎盘屏障通透性高,应禁用。    四环素类:易进入乳汁,可引起“四环素牙”和导致骨质生长缓慢,应禁用。  甲硝唑: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突变作用,为血--胎盘屏障通透性最高者,妊娠早期应禁用。  甲氯霉素:在胎儿组织中浓度较高,可致新生儿周围循环衰竭(灰婴综合症),妊娠后期不宜应用。  磺胺类:可能引起新生儿黄疸、出血、和贫血,妊娠后期慎用。  氨基糖苷类:血--胎盘屏障通透性较高,具有耳、肾毒性,应慎用。  (上面所说的都是不予考虑的,肯定不能用的)  能用的:红霉素类和克林霉素类:毒性较低,可以使用。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血--胎盘屏障通透性不高,但在体液浓度可达到杀菌水平,毒性低微,可以安全使用;但第一代口服用药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对肾脏损害严重,应慎用;需要提醒的是,此类药物可以进入乳汁,可能在母婴之间引起过敏反应。  2.给哺乳期妇女的建议  基于与妊娠妇女相同的原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应禁用。  甲硝唑在哺乳期可用,但因其在乳汁中浓度高,可致乳儿消化道反应有苦味,使用期间应暂停哺乳。  红霉素类也易导致乳儿消化道反应,试用期间也应暂停哺乳。  其余各类药乳汁浓度低,乳儿口服乳汁不易吸收,使用期间无需停止哺乳。2.抗生素应用误区  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 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常见抗生素的配伍禁忌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碳酸氢钠等。因此,输液时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滴注时间不可过长。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2.β-内酰胺类不可与含醇(酒精)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以乙醇(酒精)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内醚胺环水解,而β-内酰胺类降效。       3.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 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       4.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某些降糖类药物)合用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5.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不可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合用。因为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快效抑菌剂,在这些药物的作用下,细菌蛋白质合成迅速抑制,细菌停止生长繁殖,使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快效杀菌剂)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应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别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6.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以防止其发生严重的肾损害。      7.头孢菌素类药物与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K配伍,可减轻由于其强力抑制肠道菌群而致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K的缺乏。      8.头孢菌素主要经过肾脏排泄,对肾功能不良的动物用药剂量应注意调整,尤其小动物应避免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合用,以免造成肾毒性大大增强。9.头孢菌素不能与含醇物质(酒精)合用,以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