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

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

ID:13062701

大小:3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0

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_第1页
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_第2页
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_第3页
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_第4页
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高考政治审题解题-----审题要仔细、答题要规范一.解所有的题(客观与主观题)都应遵循的审题思路:原则:细心、审慎,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过程:1.看设问,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主观题需要把几个问题综合起来考虑)。注意限制性提问:“政治或经济常识”,“民主制度、国际社会、政党知识、宏观调控等”2.抓材料中关键词: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如:主语---人大、市委、政协、联合国、东盟;房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企业、人均GDP等叙述语的内容---3.领悟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原理4.想二个政治术语即: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准确、完整

2、地想)5.扣题目的材料想:引用材料后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一原理。二.解具体题型应注意的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应对客观性试题(单选)强调6个环节:审题干:⑴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⑵审指导语,找出指导语中的限制词;审题肢:⑶还原出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怎么表述,位置在哪里,这是解题的依据;⑷.排除表述错误的题肢;⑸.比较正确选项的区别;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⑹.带着区别对照题干主旨,挑出最佳选项。2.五种排除法①排谬法(排错法)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做因果型选择题时,记住套用“因为…………….(选项内容

3、),所以……………(题目材料内容)”方式后,看是否同时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⑤排大于或小于项。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注意:感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怎么办?首先,一定要领会题干的中心意思或总体的逻辑关系,然后比较各选项,只有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作无限延伸。特别提醒,这是最佳选择。不是所有符合题意的都可以选。如果仅仅与题干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意思吻合,则不能入选。(二)不定项选择题在解答不定项选择题时。如何判断备选项是否入选?在

4、正向选择的情况下,该选项说法错误的不选;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不选;与题意有关,但不符合题目设问具体要求的不选。注意,在不定选中即使仅与题干中某层意思吻合。也可能入选。特别要关注题干最后的设问性表述。通过上述思考仍不能排除的,应该选入。注意:(1)在解答选择题时,遇到生疏的或未接触过的观点、说法怎么办?将正向选择和反向排除相结合,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不难作出正确选择。(2)在碰到“只要……就……”和“只有……才……”这类题时,其主体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时就要小心了,其表述一般是错的。如:只要加入WTO,就能解决我国国企的深层次矛盾;(3)在做“作用”与“反作用”;“

5、决定”时,认真看清题肢有没有“于”这个词,有与没有意义可是完全相反的。(4)相信第一次做的答案。检查是主要看有没有抄错。不要在最后几分钟改选答案。改错的机率比改对的机率要大的多(除非是开始做时就明显没有把握,做了标志待定的题目)(三)政治主观题:大凡要具备两个能力:一个是将材料中的外在“信息”转化为内在的术语的能力;另一个就是按一定逻辑顺序全面组织答案的能力。高考政治主观题以情景材料为依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是对考生能力的最高要求。因此,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必然要求考生根据情景材料和提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

6、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自如地选取相关知识,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和技巧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第一步:先审提问,搞清楚问题的指向和所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试题是先给情景材料,再提出问题。如果先阅读材料,再看提问,就可能造成阅读材料时所思考的问题与提问的要求不一致,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并且会根据提问再阅读材料,也浪费了时间,政治试题《高考政治审题解题总结_政治试题》(http://www.unjs.com)。1先审提问,定位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明确知识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提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如“体现的经济常识道理”、“反映了什么政

7、治现象”、“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哪些知识”等,这些限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准确把握;二是提问没有直接明确限制,要根据材料或提问来进行判断,这就要看材料介绍的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知识;三是提问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如如何进行鼓励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属于经济常识中基本经济制度有关知识)。2审提问还必须明确总指向,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总指向一般包括这样三个层次: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怎么办。回答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只要根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