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更要学会倾听

教师更要学会倾听

ID:13102443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教师更要学会倾听_第1页
教师更要学会倾听_第2页
教师更要学会倾听_第3页
教师更要学会倾听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师更要学会倾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一、倾听,是一种积极的回应。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在这样的倾听中传递信息,碰撞思想,生成意义,建构文化,学生思维的渗透力和张力逐步弥散开来,师生之间在心灵的相遇中不断地促进文化的创生。(1)教学建

2、立在倾听之上──让学生在课堂不再缺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研究数学,站在数学的视角理解学生,尊重并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以“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现在部分数学课堂上或多或少存在着教师的角色霸权、话语霸权、思维霸权、信息霸权、评价霸权等,使学生的思维被套上了枷锁。教学建立在倾听之上,就是要求教师倾听儿童的发言,观察儿童的行为,捕捉儿童的想法。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增值。(2)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让同伴在课堂上能对话。教师要通过智慧追问、理解对话等方式引发学生相互倾听。因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能够丰

3、富课堂学习资源,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引发学习者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构建一个真正的学习伙伴关系。倾听需要欣赏、接纳、互动,这就要求学生做到:①表达清楚,汇报交流的同学要以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②善于倾听,要求其他小朋友能够听清楚别人的发言,能够理解同伴表达的观点;③善于接纳,能够肯定同伴发言中的正确方面,同时能够捕捉对方发言中的错误信息或有争论的信息;④促进对话,对于意见不统一的信息、解决问题的多样方法、错误的回答展开对话,进行思维上的争论,以帮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激起创新的火花,完成自主建构。⑤反省促进,通过“我原来是怎样想的,现在我又有新的想法”等在反

4、省中对思维进行加工与重建。(3)教师要学会真诚地倾听──让师生在课堂上“做游戏”。好的倾听文化,就如同儿童喜欢的游戏,师生彼此尊重游戏的规则,能浸入其中享受游戏本身的快乐。形成“相互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和无声的语言,做到与每一个学生个体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用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的话来说,如果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

5、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投出更好的球来。例如,有学生在学习倍数和因数时提出这样一些数学问题:“这里的倍数指的就是a是b的几倍吗?”“除了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不会是偶数,对吗?”……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不少问题和想法老师自己也没有想到。课堂往往会因为这样的声音而显得更加多姿多彩。这样的声音也能够使老师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和学生一起建构“我们”的数学课程。二、倾听,需要教师精心经营。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想法,并期望学生解释与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接受来自同伴与教师的质疑,学生不仅仅汇报

6、自己的答案。这样的对话结构可以描述为:学生陈述—师生的质疑—学生解释自己的思维。在这样的对话方式下,所有学生的想法,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可以通过讨论得以修正与改进。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不断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进行不同想法的交流,形成师生、学生之间真正的课堂对话。在这样一种开放的课堂对话交流的环境中,教师的引导与参与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建立一个安全、开放的自由表达想法的交流环境。专家教师不是通过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通过鼓励学生解释自己的思维来探明学生的不同想法,推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使学生内部的思维过程成为课堂共享的知识。教师通过

7、“有没有不同意见?这种看法的依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同学的回答?你当时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困惑和问题?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谁的方法或观点跟你相同?谁的观点跟你不一样?有没有不同意见?这种观点和想法的依据是什么?你知道你的同伴是怎样想的吗?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通过班级同伴之间的互动与协商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判断哪一种答案更合理,而不是通过教师来决定答案正确与否。在这样的课堂交流环境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质疑与交流,成为构建知识的重要来源;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