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子女的成长路》

《宣教士子女的成长路》

ID:13104575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宣教士子女的成长路》_第1页
《宣教士子女的成长路》_第2页
《宣教士子女的成长路》_第3页
资源描述:

《《宣教士子女的成长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宣教士子女的成长路◇龙萧念全WomenofGlobalAction东北亚区负责人、华福姊妹事工协调主任、浸宣宣教士过去十五年,他三番两次更换工作,为的是探索:到底他是属于太平洋的这一边?还是另一边?近两个多月来,为着将出版的一本关于宣教士子女的书,小女Cindy和我几乎天天在电邮中交换意见、心声。盼望宣教士的关顾者,都能对这范畴多多领略、研讨、支持与宣讲。正当一般父母为孩子们经历「少年风暴期」头痛之际,看见同样年纪的宣教士孩子出落得大方可爱,话不多,但彬彬有礼,十分羡慕。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不是全部的他。例如,你问他(她)喜欢不喜欢台湾,答案肯定令你满意;但他心中怀念着非洲、南非、泰

2、北。你纠正他国语用词,他会谢谢您;但他因众人不停地教他说「标准国语」而大感挫折。他已习惯了沙漠的风沙,对台北市混着汽油味的空气或豪华的餐饮美食,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如果非洲不是他的家,哪儿才是?这「回家」的路又该怎样找?如何起步?告别童年的家,开始寻根之旅告别旧环境、投入新环境,对某些孩子来说又快又容易,有些孩子却要花上好几年。有一位现年四十五岁的牧师孩子,十五岁赴美国就学,三十岁读完博士学位;中英双语同样强,可说是个典型的第三文化孩子。过去十五年,他三番两次更换工作,为的是探索:到底他是属于太平洋的这一边?还是另一边?现在,他决定留在亚洲,贡献社会,安定下来。D是个人见人爱,在中国人当中

3、长大的拉丁美洲女孩。从小父母教导她:我们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我们爱中国人。长大后,她原本选择在中国读大学,两年之后却决定回她父母的老家──巴西,完成学业。在作这个不容易决定的过程中,她和父母不断沟通,她知道父母退休后将会回巴西,所以,她毅然决定先回去那陌生的国家打拼。不同的例子,同样的在寻找「家」,寻找自己。某个英国宣教士的儿子,已是中年,独自留在马来西亚;一个华人与西裔的混血儿,在台东找到她父亲的文化根源,退休后回到加拿大,却孑然一身。她在台湾的朋友远比加拿大多,哪儿才是家?鼓励宣教士子女学好中文大多数的华人宣教士在家用中国话和子女交谈,所以子女普遍会说中国话;但书写和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不

4、像西方宣教士的子女,会写会说母语。中文比较难精通,需要趁早学习,需要多花时间。例如:让儿女读完小学二年级才上工场,或是在他们国中时,全家回来住上一年,打好中文的基础。还有就是让每个孩子像宣教士一样,大学前用一年时间专修中文。日后,他们随着工作或婚姻没有回来也不要紧,把「学好中文」作为送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文化和亲情上的回归之旅学文化、领受和付出亲情,远比学中文复杂。父母亲需要以平常心,鼓励但不勉强儿女们学习敬爱长辈。长辈也不必奢望完全明了他们的孙儿女(侄儿、甥女)不是个百分之百的中国文化人。父母在作决定把儿女托自己兄姊照顾,送他们回台湾就学时,要仔细考虑清楚。亲人都爱他们,但文化差异,会使你的

5、儿女倍感孤单,或许讲好先尝试一年,以后每年让孩子去看看父母。虽然这需要很大一笔额外的旅费,但却是值得,而且是必须的。儿女年龄相近会比较简单,同一时间带他们回来就学,彼此作伴。如果找到基督教中学可以住校,就更理想。另外,父母要帮助儿女找到合适的教会,以及他们能投入的团契或小组。朋友对少年人来说是最大的损失,也是最大的得着。因着搬回台湾,他们忍痛割舍了一批一起成长的其它宣教士子女或第三文化孩子。现在既有电子邮件,越洋互访也比从前更有可能,儿女们应能保持两三位同年龄的好友。孩子们人微言轻,爸爸妈妈马上要带一家人迁离这里,对爸妈来说,几年不算短,可是对孩子们这是他的大半生啊!家具、碗筷都带不走,不可

6、避免的伤心一刻又将来临。还记得上回离开台东之前,小朋友们依依不舍,有的还哭了,可是,如今他们在哪儿呢?他们可能以为我的女儿撇下他们了;有谁知道其实我们很想念他们!当年,孩子都只有十岁、十一岁,谁会去写信,或用其它方式联络呢?何况,一踏进新加坡,女儿马上得全力以赴地念书,认识说另一种口音的华语,夹杂英语和福建话,皮肤晒得棕色的同学;学习小憩时吃面。老大胆子大,天天跟着同学吃辣面,刚开始时不习惯,她边吃边流鼻水、泪水的样子,想必他们也会觉得既心痛,又好笑吧。新加坡三年,在女儿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但也仅仅是回忆而已。接下来,是大学。大学后一年短宣、找工作,年轻的生命染上了许多不同文化、语言的色彩

7、。然而,珍贵的友谊一再因时空转换而流失了。听来有点像移民、留学生的心声?不错,但不完全相同。教会史上的无名英雄华人面对廿一世纪浩瀚的宣教契机,带职的跨文化事奉浪潮势将凌驾西方人,此时此刻,让我们首先向上一代的教牧和宣教士孩子们致谢。他们从小随父母上阵,同样为着福音遍传付出,有些也因事奉所需,提早站上带领的位置。孩子们虽然早早学得一身属灵武功,却也增加了心灵的负荷。无论哪一个年代,总有一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