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

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

ID:13233953

大小: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1

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_第1页
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_第2页
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_第3页
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_第4页
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安安摘要:“乌台诗案”对苏轼来说是一次沉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打击,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他的创作,相反黄州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尤其是词,其数量之多、题材之广、艺术成就之高,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词风旷达,。文章从东坡心态转变代表作、题材内容、风格几个方面来浅析苏轼黄州词的艺术成就。关键词:苏轼黄州词,心路历程、题材内容、风格苏轼,一个打不倒的人,一生被贬谪无数次,但都没有消磨他的意志。黄州是他在遭遇人生第一次沉重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的地方。但苏轼不是一般人,他是贬谪与流放的

2、达者,他没有消沉,没有绝望。当然苏轼到黄州后心态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而这些代表其心态转变的词作也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一、心路历程的独特艺术(一)、寂寞沙洲冷东坡初到黄州的心情最具有代表性的词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天,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整首词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寒”,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不寒而栗”。对于苏轼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这样不寒而栗的词在苏轼的词里是很少见的,但乍贬黄州,他“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李方叔书》)。“缺

3、月挂疏桐”,“缺月”挂在“疏桐”上,残缺至极,两个缺并在一块儿,两倍的缺;“漏断人初静”,当时苏轼刚到黄州,没有住在临皋亭,也没有住在东坡雪堂,而是一个人住在定慧院,一个人听着滴漏的声音,嘀嗒、嘀嗒……一声又一声,就像在计算生命的时间,突然滴漏的声音停了,作者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本来还有滴漏声陪伴自己,现在连漏也断了,真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周围静得可怕。“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此刻没有朋友,没有交往,没有书信,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把自己说成“幽人”,和“孤鸿”作对比,又是两倍的孤独,自己好似孤鸿,好似一只惊弓之鸟。“惊起

4、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那只孤鸿受了惊吓,飞了起来,自己心里有恨,但却没有人搭理。他恨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恨自己话太多、恨反对变法被贬谪黄州、恨自己的才华太高因诗获罪……所以以前觉得值得骄傲的东西,现在全都转变为恨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鸟哪儿都不敢栖,这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最后只能停在沙洲上,但沙洲也只是暂时的,水涨了就没有了,就得重新找栖息之地。此词归于咏物词,清人陈廷焯《云韵集》卷二说“寓意深远,笔力高绝。此种地步,不惟秦、柳不能道,即求诸唐宋名家亦不能到”,“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到处,美成、

5、白石亦不能到也。”艺术上,其造诣如清黄蓼园《蓼园词选》所说:“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诸神品。”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二跋东坡乐府《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阕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苏轼咏物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其艺术之高不得不让人惊叹。(二)、也无风雨也无情苏轼是个乐观旷达之人,是个聪明人,他明白自己不能老是像只惊弓之鸟,惊惧苦闷,于是自己找出路。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轼慢慢的适应了黄州的生活,心情也渐渐的平复,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近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此词的小序中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这是一种多好的心态,大家都觉得狼狈、尴尬,但作者看到的却是雨后的晴天。“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说不要惧怕雨穿林打叶的淫威,“莫听”既是对同行者说,也是对自己说。“何妨吟啸且徐行”说的是面对狂风暴雨唱着小曲、打着口哨

7、镇定自如的缓缓前行,显示了作者藐视风雨的豪情壮志。“行杖芒鞋轻胜马”说在泥泞中行走自然艰难,但是依然觉得轻松,就像骑在马上一样。“谁怕”二字一语双关,不怕眼前的风雨,也暗涉不怕政治之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的一辈子都要遇到风雨,都是披着蓑衣走过一生,这很正常。“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微风吹来了还有些冷,把我们的醉意都吹醒了,你看刚刚还在下雨,但现在太阳不是出来了吗?虽然已经是黄昏了,但起码已经出来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回首看看刚刚萧瑟的地方现在已是晴天,人生在世也一样,会面对两种天气,晴天和

8、阴天,谁也躲不过,晴天时不要太得意,阴天也不用太沮丧,看透了这个机关,参透了人生的道理,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到此他不在怕什么了,使自己融入黄州的生活。此词被定为记游词,写的是“道中遇雨”,但是几乎没有正面描写风雨,而是把重点放在词人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