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注释版doc - 导读【共享精品-doc】

庄子注释版doc - 导读【共享精品-doc】

ID:1325601

大小:585.09 KB

页数:155页

时间:2017-11-10

庄子注释版doc - 导读【共享精品-doc】_第1页
庄子注释版doc - 导读【共享精品-doc】_第2页
庄子注释版doc - 导读【共享精品-doc】_第3页
庄子注释版doc - 导读【共享精品-doc】_第4页
庄子注释版doc - 导读【共享精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注释版doc - 导读【共享精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庄 子【导读】《庄子》一书乃是庄子及其学派的学术结晶,此书汉代有五十二篇,言多诡诞,类似《山海经》或占梦书。魏晋流行至今的通行本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自宋以来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庄子》内、外、杂篇的区分和真伪问题。一般认为,内篇语言风格接近,思想连贯,自成一体,乃庄子自着,是全书的核心。外篇和杂篇大多出于庄子门人后学之手。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诏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庄子,生卒年不详(约为公元前375年—前300

2、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庄子与齐宣王、魏惠王同时,与惠施为友。他曾做过蒙地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小吏,管理生产漆的工匠。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着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

3、国宰相。庄子脱离仕途,靠编草鞋糊口,过着隐居生活。他虽然是道家的中心人物,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的一个人,他的师承渊源却不甚明白。他不曾到过齐国,没有参加过稷下学宫,因而他和宋鉼、尹文、田骈、慎到、环渊、接子的关系似乎都只是间接的。有学者认为庄子是从颜氏之儒出来的,但他就和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而卒于“背周道而用夏政”一样,自己成立了一个宗派。他在黄老思想里面找到了共鸣,于是与儒墨鼎足而三,也成立了一个思想上的新宗派。-155-庄周一生着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玄远、高深的水

4、平。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的思想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产物,其思想体系是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代的基础上形成的。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生产的推广。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客观条件。庄子思想是前人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每一个时代的思想,每位思想家的思想,除了有它的社会条

5、件外,都还有它的思想渊源和先行人物,这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庄子之学渊源于老子是人所公认的。庄子哲学中道的字宙观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在《大宗师》、《知北游》、《齐物论》、《天地》、《天道》、《秋水》诸篇中甚明。庄子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紧步者子的后尘,在其《胠箧》、《应帝王》诸篇中说得十分清楚。庄子在批判孔、墨观点的基础上,也汲取了他们思想中的精华做为自己观点的补充。在《庄子》全书中援引孔子的言论有28处之多,竟有《寓言》中的“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得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推崇孔子的言论。在《田子方》中推尊孔子是“独有一丈夫儒服

6、而立乎公门”的人。庄子的“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的思想则是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中汲取的营养。庄子虽然在辩论中与惠施作对,但是他也吸收了惠施的“方生方死”思想的精华部分;所以,庄子的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是老子的思想,也间接地采纳了其它思想家的一些成果,从而构筑了他自己的思想体系。庄子的思想是一个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文艺思想和独特思维方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一)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是由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和具有诡辩特点的辩证方法论所构成的。先秦诸子中的各派哲学家,对世界本原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道家

7、以“道”为世界本源,并因此而得名。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世界本原的。关于“道”说讲得最全的是《大宗师》篇,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然而,庄子并没停留在老子“道”-155-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上,而从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庄子虽然也承认“道”是一种抽象的客观精神实体,但是他又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