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ID:13270986

大小:14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1

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1页
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2页
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3页
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4页
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摘要南山隧道是重庆万开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和控制工程,该隧道的最大特点是属长大瓦斯隧道、围岩变化频繁、涌水量较大。隧道施工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文章就此隧道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作一总结。关键词南山隧道施工技术施工问题解决办法1.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1.1工程概况万开高速公路南山隧道是万开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和控制工程。隧道位于高速公路ZK2+256~ZK7+084、YK2+237~YK7+110处。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左线长4828m,右线长4873m,左右线测量轴线间距30m,隧道净宽9.25m,全隧位于直线段上。我公司承建的B3合同段为

2、右线出口段,长2410m,其中设计Ⅱ类围岩205m,占8.51%,Ⅲ类围岩1225m,占50.83﹪,Ⅳ类围岩980m,占40.66%。技术标准:⒈公路等级:高速公路。⒉隧道设计行车速度:60km/h。⒊隧道建筑限界:净宽9.25m,行车道2×3.5m,限高5.0m;⒋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2%。⒌设计交通量:预测2026年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为20171辆中型车。1.2工程特点⒈影响较大。南山隧道是万开高速公路的控制工程,能否按时完工直接关系到万开高速公路能否按时通车,该隧道开工之初居西南地区在建高速公路最长隧道之冠,其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受到重庆市上

3、下的关注,影响较大。⒉地质复杂。隧址区域内多处含煤层煤线,并且受构造裂隙发育影响较大。⒊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该隧道独头掘进距离长,又是瓦斯隧道,通风排烟难度较大。⒋施工难度大。围岩变化频繁,设计围岩类别与实际严重不符。隧道因地质原因涉及变更长度达1358m,占设计的56.35%。地下水丰富,隧道日涌水量为18895~6300m3。122.施工条件2.1气候隧址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6~18.7℃,最低温度-4.5℃,最高温度42℃。年平均降雨量1149.3~1213.5ml,

4、多集中在5~9月。2.2交通交通较为方便,由业主提供了赵家镇至工地的施工便道,至开县、万州的交通比较便利。2.3供电由业主提供的隧道施工专线满足隧道施工的用电要求。2.4外部干扰隧址区位于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蔡家村,该村人员较多,耕地少,业主提供的施工便道贯穿于整个村庄,给施工带来的外部干扰较多。3.施工进展情况自隧道中标之日起,紧紧抓住安全、快速和优质这三个原则,全面展开生产。3.1工程进度自2003年3月8日进洞以来,至2004年12月10日,隧道掘进及初期支护完成2450m,衬砌完成1970m。(2004年11月24日,已掘进至合同分界点,为早日

5、实现隧道贯通,业主指定增加60m施工任务)3.2取得的成绩⒈工程质量。隧道光面爆破效果明显,轮廓圆顺,较好地控制了超欠挖;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施作,喷射混凝土圆顺平整;钢筋绑扎标准规范;二次衬砌内实外美,无渗漏水。隧道多次按受了业主、质监站、监理部的检查,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良。⒉安全。隧道开工至今未出现伤亡事故和重大事故,特别是爆炸物品管理规范,多次接受了当地公安机关、集团公司的安全检查,均受一致好评。⒊在业主组织的三次全线综合评比中,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及其他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共获得了两个第一名的好成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6、124.主要施工方法针对南山隧道工期短,地质复杂的特点,隧道施工方法主要突出“安全、优质、快速”的原则。4.1总体安排南山隧道虽然工期只有短短24个月,经过认真研究和现场勘测,认为独头掘进完全可以满足工期要求。4.2开挖掘进根据不同围岩类别制订出不同的施工方法,充分的体现“岩变我变”的原则。Ⅱ、Ⅲ类围岩采用短台阶法,Ⅳ类围岩采用大半断面或全断面法。钻眼采用风枪,运渣采用奔驰自卸汽车,装渣采用320挖掘机。4.2.1Ⅱ类围岩施工Ⅱ类围岩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开挖采用上、中、下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开挖采用YT-28凿岩机钻眼,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微差

7、有序起爆系统。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8~1.6m。开挖顺序如图1所示。上弧导开挖前,测量人员用光电仪沿开挖面测出开挖轮廓线,开挖面尽可能保持垂直。测量完毕后,开挖工班沿测设轮廓开挖出拱部轮廓,再将预先加工好的格栅拱架镶嵌于垂直开挖面,拱架与系统锚杆连为一体,最后进行网喷混凝土封闭。封闭完成,按要求沿拱架外缘施作小导管超前支护。开挖时要注意预留核心土尺寸,核心土距拱顶不得大于1.0m,宽度不能太窄,满足安装拱架即可。依靠核心土的作用支撑掌子面岩层,尽量减少围岩收缩变形,每一循环开挖结束后,要及时封闭开挖面,严禁超挖。中导施工至少与掌子面保持15~25m

8、的距离,确保上导与中导互不干扰;中导左右马口开挖不能对开,左、右保持5~10m距离,随挖随护,禁止长时间暴露;中导施工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