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教学讲义(王泽鉴)

民法教学讲义(王泽鉴)

ID:13383724

大小:440.50 KB

页数:96页

时间:2018-07-22

民法教学讲义(王泽鉴)_第1页
民法教学讲义(王泽鉴)_第2页
民法教学讲义(王泽鉴)_第3页
民法教学讲义(王泽鉴)_第4页
民法教学讲义(王泽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教学讲义(王泽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不当得利的意义、机能及体系构成第一款问题的提出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一方受利益,他方受损失,财産发生变动,时时有之,处处有之.例如:飞.甲投巨资兴建商场,邻近乙的房屋的价值剧增,甲渔港建灯塔,乙渔港地渔民某丙常加利用,夜航埔鱼;甲爬登乙后院大树,观赏丙主办的世界杯棒球赛:2.甲不知对乙欠款业已清偿,再爲支付。3.甲售某件油画给乙,乙转傅给丙,乙与甲约定丙得直接向甲请求:甲对丙交付该画后,发现甲与乙、乙与丙间的买卖契约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4.甲出租A屋给乙,月租l万元。乙违约将该屋以15以冷元转租于丙。5

2、.甲之子(未成年人)毁损乙的汽车,丙误认系其子所爲,而对乙爲赔偿。6.甲发现其所扶养的婴儿乙,系其妻丙与丁通奸所生之子,提出婚生子女否认之诉:7.甲对乙银行撤销支票的委托付款,乙银行的职员疏于往意,仍对持票人丙付款。2债法原理9.甲擅将乙寄托的某书赠与于善意的丙,并爲交付,由丙善意取得其所有权。9.甲误乙的油漆爲其所有,油漆其墻。10.甲未经乙的同意,拍摄乙的泳装照片,作爲杂志的封面女郎,杂志扬梢,获巨利。在上揭事例,法律上所面临的问题是;当事人间的财産变动究竟应予维持,抑或不予维持,而应成立不当得利,在一定要件下,使受

3、益者应向受损者,负返还其所受利益的义务?第二款不当得利的意义不当得利,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者,应负返还的义务。关于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民法系于第179条至第183条设其规定。乙的房屋因甲于邻地兴建商场而增值,乃属反射利益,并未致乙受损害;在利用他人灯塔夜航捕鱼之例,亦属如此,均不成立不当得利(例题l)。〔’〕甲不知欠乙债务己清偿,仍爲支付(例题2),系典型非债清偿,乙应属不当得利:须注意的是,一方受利益,致他方受损害,是否无法律上原因,与其他法律领域具有关联弓买卖契约不成立或无效时,一方当事人

4、所受领的给付应如何返还,涉及到债权行爲与物权行爲无因性理论(例题3)。在违法转租情形,出租人得否向承租人请求返还转租所获利益,涉及租赁契约间题(例题4)。误偿他人之债,涉及债务债偿的效力(例题5)。夫扶养其妻与他人通奸所生子女,涉及亲属法上的扶养义务(例题6)。撤销委托付款后银行仍爲支付,应如何处理,涉及票据法问题(例题7)。无权处分他人动産,致第三人善意取得动産所有权(例题8);使他人的动産与自己的不动産附合(例题9);擅用他人照片作商业)‘一告(例题l田,均涉盆〕关刁利用他人灯拼,较详细说明.本书第138页: 第一章

5、绪论〕及侵害他人权益归属内容。由上述可知财産变动是否欠缺法律上原因,应予返还,系于债权、物权、人格权、身份法、票据法等领域作其判断,认定受益者有无保有其所受利益的正当性,而由不当得利制度加以执行。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规范私法上无法律上原因的财産变动,可谓是财産法体系的反射体,i’〕牵涉甚广,错综复杂,此爲其研究困难的所在,亦爲其研究魅力的所在。研究不当得利有助于更深刻了解私法上的财産变动价值的判断及其调整的机制。第三款不当得利法的机能不当得利法的机能,在于认定财産变动过程中受益者得保有其所受利益的正当性,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原因

6、。就上揭案例进一步加以观察,可知不当得利法具有二个基本机能:1.矫正欠缺法律关系的财货移转。基于当事人间意思而发生财货移转,系以有效的法律关系,尤其是债之关系爲基础。一方爲财産的给付,而其法律关系不存在时(如买卖契约不成立、无效或撤销),其财货的移转欠缺法律上原因,构成非债清偿,有赖不当得利法加以调整(或矫正)。在此种情形,不当得利与契约发生密切关系,其主要机能在于补救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契约,使一方当事人得向他方当事人请求返还其所爲的给付。2.保护财货的归属。不当得利法亦具有保护财货归属的功能。在擅自出售他人寄托之画

7、,致受让人善意取得其所有权;无权出租他人房屋,收取租金;径在他人墻壁悬挂广告;擅以他人肖像作爲营业广告等情形,权利人得向加害人请求返还侵害其权益归属内容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请求权具有权利保护的继续作用。无论是在矫正欠缺法律关系的财货变动或保护财货的归属,不加藤雅信,事务管理、不当得利,三省堂,l夕爲.第翻页_李债法原理当得利法的规范i}的乃在取除“受益人”无法律卜原因而受的利益(取除所受利益功能,A加记h石p加玛到址止咖n),而非在于赔偿“受损人”所受的损害,故受益人是否有故意或过失,其行爲是否具有可资非难的违法性,均

8、所不问二〔‘〕不当得利常与侵权行爲同时并存,因侵夺他人权益多以侵权行爲爲之,然此非谓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具备侵权行爲的要件爲必要。甲不知租赁契约无效,而在乙所有的屋顶悬挂j‘一告招牌,虽未致乙的屋顶受有损害,仍得成立不当得利,应返还其使用他人之物所获的利益,第四款不当得利法的体系构成一、不当得利的法律性质不当得利与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