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7)

01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7)

ID:13387596

大小:5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2

01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7)_第1页
01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7)_第2页
01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7)_第3页
01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7)_第4页
01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7)_第5页
资源描述:

《01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十八届(2012)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分析戴昌陆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6)摘要:针对电控旋翼易产生的挥扭耦合不稳定现象,本文基于Hamilton原理,在旋转系下将电控旋翼桨叶挥舞、变距铰的刚性转角作为广义自由度,推导了电控旋翼桨叶的挥扭耦合动力学方程;并以改进型电控旋翼为算例,利用时域法识别系统的模态阻尼与频率,进行颤振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旋翼转速、桨根扭转刚度、桨叶有效重心位置,前飞速度对电控旋翼颤振特性有重要影响。关键词:电控旋翼;桨叶;气弹响应

2、;颤振特性1引言电控旋翼是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旋翼系统,被认为是九项航空革命性概念(REVCON)项目之一[1]。电控旋翼通过控制位于桨叶后缘的伺服襟翼使桨叶变距,实现旋翼操纵。它给旋翼操纵带了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要求桨根扭转刚度很低或者桨叶很柔软,这使得桨叶的基阶扭转固有频率与常规直升机相比要小很多,颤振现象更容易发生。为弄清襟翼引入后旋翼桨叶出现的稳定性问题,摸清关键设计参数对电控旋翼颤振特性的影响,需要开展专门的电控旋翼颤振特性研究。颤振特性属于气弹稳定性的一个方面,故本文将国内外对电控旋翼气弹稳定性的分析

3、一并进行回顾。国外,美国Ames研究中心的Ormiston针对具有弹性桨根约束的刚体桨叶的电控旋翼,采用二维准定常气动模型计算带襟翼翼型气动力,进行了气弹问题的初步分析[2]。此后,美国Maryland大学的Shen和Chopra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建立了气弹响应分析模型,利用Floquet方法计算特征根,判断系统稳定性,并分析了重要参数对气弹稳定性的影响[3-5]。国内,陆洋对电控旋翼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建立了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模型[6]。本文开展了电控旋翼颤振特性分析,在Hamilton原理基础上

4、建立电控旋翼刚性桨叶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时域(STD)法识别系统模态参数[7],并通过数值算例进行颤振特性研究,分析重要参数对系统颤振特性的影响。2电控旋翼桨叶动力学模型此处利用Hamilton变分原理导出系统运动方程。对于旋翼系统,由于存在非保守力(气动力,结构阻尼力等),为非保守系统,对于这样的系统,可以适用广义Hamilton原理,表达式如下:(1)上式中是应变能的变分,是动能的变分,是外部力的虚功。电控旋翼模型中各项可分别表达如下:应变能变分:(2)式中,,,729分别为挥舞弹簧刚度系数、扭转弹簧刚度系数以及襟

5、翼扭转弹簧刚度系数。,,分别为挥舞角、变距角以及襟翼偏角。动能变分:(3)式中b代表基本桨叶部分,a代表襟翼部分。为材料密度,为速度矢量。外部力的虚功:(4)式中,,分别为气动力对桨叶挥舞铰、变距铰以及襟翼铰的力矩。根据Theodorsen气动力模型[8],忽略气动力矩中的浮沉运动,有气动力:(5)气动力对变距轴力矩:(6)气动力对襟翼轴力矩:(7)图1给出了Theodorsen气动力模型中带襟翼翼型的各参数定义,为桨叶迎角,b为桨叶翼型半弦长,a为变距轴位置,l为襟翼移轴补偿,V为来流速度,为外形参数。将气动力和力

6、矩方程沿桨叶径向积分可求得,,。729图1襟翼翼型参数定义把方程(2)、(3)、(4)代入(1)中,将襟翼轴的偏转角作为已知输入值,可获得电控旋翼刚性桨叶运动方程:(8)上式中,、、分别是旋翼桨叶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是相关项,、、分别为襟翼轴偏转角、桨叶安装角和入流比。将方程(5)转化为状态空间方程:(9)利用Runge-Kutta法求解状态空间方程,可得出各个自由度的响应,通过时域法识别系统的模态参数,根据模态阻尼正负判别系统颤振特性。3数值算例以改进型电控旋翼为研究对象[9],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表1电控旋翼

7、桨叶型参数翼型OA212襟翼长度0.25m旋翼半径1.4m襟翼弦长0.05m桨叶剖面弦长0.178m根切长度0.3m襟翼移轴补偿率0.24桨叶预安装角11°襟翼中点径向位置0.71R旋翼实度0.0906预锥角2°桨叶扭转惯性矩0.00414kg*m为分析电控旋翼桨叶颤振特性,首先以改进型电控旋翼为基础,分别获得桨叶在不同旋翼转速、桨叶扭转刚度、有效重心位置以及前进比条件下桨叶的挥舞角和变距角的时间历程,然后通过时域法识别模态阻尼,进而判断参数对桨叶颤振特性的影响。在襟翼总距为7.94°,襟翼纵横向周期变距为0°时,选

8、取表2中的四种状态分别分析旋翼转速、桨叶扭转刚度、桨叶弦向有效重心位置(原点在变距轴上,沿翼型前缘为正)以及前进比对桨叶729颤振特性的影响。表2电控旋翼状态参数参数状态旋翼转速(rpm)桨根扭转刚度(Nm/Rad)有效重心位置(m)前进比状态一300—50026.40.00150.1状态二50026.4——36.40.00150.1状态三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