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ID:13463786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_第1页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_第2页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_第3页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_第4页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1月~2014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血标本,采取B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并进行鉴定,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而后对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4年6月的血培养标本中阳性细菌检出率居于前五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葡萄球菌属对替考拉林、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结

2、论血培养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很重要的病原菌,然而其他细菌所导致的感染也不应忽视,积极展开血培养分离以及药敏试验,对于降低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分离鉴定耐药性抗菌药物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血液感染属于一种最为常见的重症感染性疾病,其致死率在35%左右,因此临床工作者和患者对血液感染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目前血培养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血培养为菌血症诊断的首选方法,并且早期对病原菌予以明确,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了解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3、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集得到的血标本展开了血培养、病原菌分离与鉴定以及耐药性试验等,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中菌株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质控菌株选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标准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2培养基试验中培养基选择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MH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血培养瓶购自美国BD公司。  1.3药敏纸片试验中所需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包括有临床上常用的

4、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氯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等。  1.4方法  1.4.1研究方法对以上收集得到的血标本展开血培养,病原菌分离与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  1.4.2血培养与鉴定采取全自动血培养仪报警提示为阳性,而后及时转移接种在血琼脂和麦康凯平板上,若是有必要可转移接种到巧克力平板和沙堡培养基上,在35℃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18~24h,并展开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手工法进行细菌鉴定,若有必

5、要可采取HX-21细菌鉴定仪展开菌种鉴定,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后作出最终的报告。如果自动血培养仪检测5d未出现阳性结果,则需采取血平板转移接种,2d后依旧没有细菌生长者可报告为阴性。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4.3药敏试验采取WHO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展开药敏试验,并以2009年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展开试验。  1.5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6、果  2.1不同年份血培养结果统计经统计发现,2009~2014年各年份血培养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病原菌构成统计发现,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较革兰阴性杆菌高(P<0.05),其中居于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见表2。  2.3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血培养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明显的耐药性,其中葡萄球菌属对替考拉林、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  3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我院连续6年的

7、血培养病原菌阳性分离率无明显差异,未发生升高现象,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2],且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较革兰阴性杆菌高,检出率位居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见表2,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3]。  研究中发现[4],血培养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分离菌株多来自住院患者,且多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在正常人血液中则未检出病原菌,在细菌经黏膜以及其他免疫系统屏障进入到血液后便会导致菌血症或者是败血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败血症

8、的死亡率在40%~50%,血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早期确诊败血症的主要依据,同时为有效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步骤,因此血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将会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若是患者疑似败血症或者是不明原因发热,应及时展开血培养检测,争取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准确治疗提供及时且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