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

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

ID:13489973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2

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_第1页
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_第2页
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_第3页
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_第4页
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的探讨王勇(山东省冶金设计院,山东济南250014)摘 要:分析了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系统中热负荷折算公式存在的错误,提出了以用户有效用热量作为热负荷设计依据的概念。对比计算结果证明,采用“有效热量”方法进行计算,可以正确地计算用户的用热负荷,并折算成热源点供出的热量。关键词:热负荷;焓;有效热量;折算公式中图分类号:TK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20(2002)05-0051-03DiscussingontheWayofCalculatingThermalLoadinth

2、eSystemofCentralizedSupplyingHeatandThermoelectricUniteProducingWANGYong(ShandongMetallurgicalDesignInstitute,Jinan250014,China)Abstract:Analyzesthemistakesexistedintheconvertformulaofcentralizedsupplyingheatandunitivethermoelectricproducingsystem,andputsforwardthecon

3、ceptionusingtheavailableusefulheatofuserasreferencetodesigningthermalload.Contrastingthecalculatingresultshascertificatedthatusingthemethodof“availableheat”cancalculatethethermalloadofusercorrect,andthenconvertingintothesupplyingheatofthethermalsourcepoint.Keywords:th

4、ermalload;enthalpy;availableheat;convertformula热负荷整理、分析和汇总的计算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正确性或准确性[1]。但目前在实际工程上对工业热负荷整理分析和汇总的计算过程中,对工业蒸汽用热的回水率或回水温度的处理方法尚有待探讨。本文提出了以热用户有效用热量作为热负荷设计依据的概念,这一方法为正确计算供热系统的各项指标提供了依据。1目前使用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在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中,需要把用户的热负荷折算成热源出口的蒸汽参数和

5、数量。目前工程上一般使用的热负荷折算公式为:  (1)  式中Dp、Dy——分别为热源出口及用户要求的蒸汽量,t/h; ip、iy——热源出口及进入用热设备的蒸汽焓,kJ/kg;th、tyh——热源及用热设备的回水焓,kJ/kg; ηω——热网效率,取值0.95左右;ψ——回水率;tb——补充水焓,kJ/kg;Qy——用户用热量,kJ/h〔2〕。 式(1)的实际物理意义是:根据用户的用热量Qy,按热源的热焓ip和回水焓th折算成热源应承担的热负荷。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计算公式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常常得出不正确的结果。式

6、(1)不能正确计算热源承担的实际用热负荷。在式(1)的分母上含有热源点的回水焓th,可以明显看出,当热用户实际用热量Qy不变时,回到热源点的回水焓th越低,或回水率ψ越低,则折算成热源点应向外供出的蒸汽量(按重量t/h计算)越少。例如:若用户原来采用自备锅炉供热,用热设备入口蒸汽焓2933kJ/kg,蒸汽的凝结水焓419kJ/kg,用蒸汽量为200/h。改为集中供热后,热源外供蒸汽焓为3016kJ/kg。若不考虑热网损失,即假定ηω为1,按式(1)计算,当热源点处回水率为100%时,Dp为193.55t/h;但是当回水率为0,补

7、水焓值tb为83.8kJ/kg时,Dp为171.47t/h。即由于回水率的降低,折算热源点外供蒸汽量减少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其结果是热源点外供蒸汽量与热用户实际用汽量不相符。  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把热源供出的热量与热用户实际用热量等同起来。式(1)虽然考虑了一定的热网效率ηω,但ηω中未考虑由热用户至热源点的输送过程中,回水温度的降低,或者回水未回收而损失的热量。损失的这部分热量不应认为是用户用掉了,而是热源向用户供热的过程中的附加损失。而式(1)把这部分热量损失仍作为用户用热设备的用热量,这就导致了上述错误。2引入“有效

8、热量”概念的计算方式2.1“有效热量”的概念  为了正确地进行上述计算,引入“有效热量”的概念。所谓“有效热量”,即热用户在工艺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热量。准确地说,是蒸汽在用热设备中实际发挥了工艺作用的热量,它是蒸汽在工艺过程开始至工艺过程结束热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