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水保文本

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水保文本

ID:13531825

大小:3.32 MB

页数:160页

时间:2018-07-23

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水保文本_第1页
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水保文本_第2页
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水保文本_第3页
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水保文本_第4页
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水保文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水保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综合说明1.1主体工程概况1.1.1项目建设必要性1.本项目建设是实现区域全面对接、振兴经济发展的需要桂阳县是郴州至嘉禾、临武、出永州、往广西的交通要道。为全面改观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规范、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网络,道路的提质改造对于改善全市交通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沿线地区的融城步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设计起于迎薰广场,终于子龙大道(“T字”相交),道路呈东西走向,全长3345.555m。该道路将成为桂阳县发展的重要主干路,是带动区域土地开发和产业拓展的先导性基础设施。2.本项目建设是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

2、可靠性的需要项目区历史交通建设滞后,现有道路长期缺乏管理维护,局部路段路面出现裂缝、破损、拱起及坑洞等外观病害,沿线无照明设施,地面标线超期使用,已磨损非常严重,无法看清车道,随着运输压力的增大,现有路况已不能满足安全与运输要求,既影响了公路间的交通转换,又直接制约了公路的辐射带动功能。因此,本项目建设是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提高区域客货出行质量的需要。1.1.2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桂嘉路一期改造工程,本次设计起于迎薰广场,终于子龙大道(“T字”相交),道路呈东西走向,全长3345.555m,起点接迎薰广场道路桩号为K0+0

3、00,终点接子龙大道桩号为K3+345.555。沿线在桩号K0+860附近与桂阳大道相交(互通式立交),在桩号K0+920附近上跨河流(候家中桥),在桩号K0+960附近与省道1806成“T字”相交,在桩号K1+220附近与一条双向两车道现状路成“T字”相交(本次设计对此路口进行了渠化改造),在桩号K1+390附近上跨河流(呼家小桥)。本次设计道路定义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红线宽度为40m。本项目路线全长3.346km,预计占用土地30.15h㎡,主体项目28.44h㎡,临时占地1.7

4、1h㎡,其中主体工程区临时堆土7处,占地0.68h㎡;临时道路总长887m,占地0.53h㎡;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1处,占地0.50h㎡;弃土场区2处,占地1.59h㎡。铺筑路面76948㎡,全线采用沥青砼路面。桥梁工程32m/2座;拆迁建筑物3231㎡,涵洞3道,路线交叉3处。计划2014年3月开工建设,2014年11月竣工,工期9个月。本项目总投资为1200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3582.09万元。1.1.3项目区概况1.地形地貌桂阳的地质构造自元古代震旦系以来,历经多次构造运动,主要形成径向构造和新华夏构造。桂

5、阳县境内的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0余种。沉积岩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84%,是桂阳岩石分布最多、分布最广的矿物质。桂阳县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中间为广阔的丘陵岗地。县境内山地面积1131.59平方公里,分南、北中低山区两大片。泗洲山海拔最高(1428.3米)。境内丘陵顶部浑圆,总面积780.95平方公里,岗地地势起伏和缓,面积592.54平方公里。境内河谷两岸的平缓地或溶蚀洼地成为大小不一的平坦地面,面积467.72平方公里,平原坡度一般小于5度,海拔高度在200~250米之间

6、。2、气候气象桂阳县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因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6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7.5摄氏度,南北山区与中部丘岗山地气候略有不同。县境内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以舂陵江为界,南多北少较明显,南部降水量为1200-1600毫米,北面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春少、夏多、秋干、冬旱的特点比较突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6毫米。桂阳十年九旱,汛期4-9月,干旱地带以舂陵江以北偏西的流峰、板桥、塘市、飞仙等十几个乡镇最为

7、严重。桂阳县的暴雨与洪涝年交替出现,且持续时间长,多以山洪暴发成灾。3.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白垩系上统戴家坪组(K2d):底部为紫红色块状砾岩、中上部为紫红色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岩体厚3~5m。工程周边地表均有出露。(2)残坡积堆积(Qedl):紫红色含碎石粉质粘土,厚0.5~1m,结构松散,为白垩系红层风化产物,分布于工程区两岸。(3)第四系上更新统(Ⅰ级阶地)冲积堆积(Q3al):上部似网纹状粉质粘士,厚2~13m,含铁锰质结核与斑点,呈可塑至硬塑状态,结构中密,透水性较弱;

8、下部砂卵砾石夹粉细砂透镜体,厚0~12m,含砾量60%左右,含泥量小于10%,结构中密至密实,透水性中等。(4)人工堆积(Qs):灰褐色、紫褐色粉质粘土混粉细砂,可塑状态,结构较松散,局部含水量差异较大,厚度4~12m,主要分布于沿岸防洪大堤。4.不良地质现象换填处理:对道路沿线除K0+710-K0+880段左侧填筑土采用换填土及水泥搅拌桩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