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

ID:13607044

大小:105.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_第1页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_第2页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_第3页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_第4页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城市计划就业体制的改革城市转轨时期酌就业问题,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1年,计划体制的松动时期。这个时期面向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没有确定,一直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典型的摸石头阶段,河对岸的目标并不根清晰。在这个阶段,我们又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1978—1983年)按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初步的改革。第二个过程(1984一t9朋年)是确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过程。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N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首次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TDK电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的基本框架”。第三个过程(1989—1991年)配合治理整顿,不断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至今。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涅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出台的肿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e1978年开始,城市计划就业体制就已开始做了一些方向上的调整,整个就业工作由铁

3、板一块,转向部分松动。1政革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1979—1985年这个时期的就业制度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放开所有制:由于。一大二公”思想的长期影响,加之传统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固化,使得就业者的所有制结构严重畸形。1952—1978年,城镇个体劳动者在全体城镇从业人员中的结构份额由35.52%下降到o.15%,几乎等于军:与此同时,全民所有制职工比重由63.56%上升到78‘32%,城镇集体所有制职工比重由0.四%上升到2t.53%。对所有制“一大二公”的盲目追求,使得个体私营经济受到严格的限制.导

4、致其严重衰退,在——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岗位的供求矛盾,使得国家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问题。1980年全国劳动就业会议,首次提出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助工作,城镇就业者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绩,与此同时,失业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缓解。1980一1984年,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由63.6%下降到57.帆;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由35.2%下降到27.3%;城镇个体劳动者比重由5.5%上升到15.1%。同

5、期,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9%下降到t.9%。二是部分归还企业的用工自主权。逐步推行公开招工,择优录用的办法;要使企业有可能根据生产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劳动力,劳动者也有可能把国家需要和个人的专长、志向结合起来,选择工作岗位。三是纠正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于薄的大国,而我们的经济结构设有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一特点。因此,就全局而言,在同量的资金、技术装备条件厂未能更多地吸收劳动力。TDK贴片电容通过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建立新的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在创办某些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和

6、部门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廉价、传统手工技艺丰富这个特点,大量发展容纳劳动力较多的行业和部门,这样做不但可以大大增加就业总量,而且可以将我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优势。改革开放初期.服务业就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1952年至t976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严重不足。1952年我国策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9.1%,而到1976年只有9.7%,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有了明显的增加,就业份额由1976年的9.7%上升

7、到1985年的16.4%。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轻重工业就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合理化。以全民所有制单位为例,轻工业就业份颓由1976年的26.t%上升到1985年的32.3%,与此同时,重工业就业份额由73.9%下降到67.7%。2虞行劳动合同制。在改革初期,劳动合同制的推行困难很大,这一点在国有企业内部最为突出。因为原有国有企业的固定工当惯了,在传统意识上认为自己是工厂的主人,对劳动合同制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自己的利益会受到伤害,自己的地位将有所降低。其实不然,劳动合同只是把企业虚无缭渺的无限责任转换为明确的有限责

8、任,这种改革是符合法治经济原则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国务院文件的普遍宣传和贯彻,1988—1991年,劳动合同制有了较大的推进,合同制职工比例由1987年底的6.6%上升到199t年底的U。6%。与此相对照,其他经济单位实行劳动合同的工作相对容易许多,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工人对国有企业的信任程度要比对非公有制企业高,非公有制企业工人认为劳动合同能够使他们得到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