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心法及其与西方冥想观的异同

禅宗心法及其与西方冥想观的异同

ID:13645439

大小:230.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3

禅宗心法及其与西方冥想观的异同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禅宗心法及其与西方冥想观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爸妈在线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搜索、心理咨询师培训和心理服务查找的最佳平台。www.bamaol.com禅宗心法及其与西方冥想观的异同近几十年来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物质文明的发展并没有使一些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反而产生了焦虑和忧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西方实存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如何使人们摆脱烦恼,求得内心的平静。他们从东方宗教特别是禅宗里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药方,创立了研究平静的心理机制、本体论意义和达到平静的途径的理论体系。美国精神病医学专家贝诺瓦(HerbertBenoit)博士说:“禅不是一种宗教,

2、而是一种‘宇宙观’;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体系,不如说是为实践而成立的一种睿智,一种当代文明可用做范例,以摆脱焦虑,而达到和谐平静生活的体系。”〔1〕他们在美国及其他国家成立了一些禅坐中心和心灵研究所,对人们进行冥想训练,用于开发心理潜能和消除病人的焦虑症,甚至将冥想和医疗生理疾病结合起来,试图用冥想的方法治疗绝症和慢性病。这些西方实存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把禅宗等同于冥心闭目的静坐或沉思默想,其实并没有把握住禅的实质。本文拟就西方冥想观和禅宗心法作一些比较。  一、工夫与见地西方实存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旅游、酒精和药物都无法

3、使人们排除烦恼,要达到真正的解脱,只有冥想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纵使你能成功地应付生活,仍然会有一些无助、迷失、受挫的痛苦和失败的心理区域存在。冥想能帮助你走出这些区域,并趋近于你实有中心的宁静区。冥想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客体上面,排除所有其他的思虑、感受、声音;有的是诵念咒语或播放音乐;有的是想象一些使你觉得轻松、愉快的景物或事情;有的是通过调整呼吸来进行冥想;有的是让思想顺其自然地进行,只须做意识的旁观者,既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干扰或中断思绪。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觉地引

4、导人的心理活动,让思维或感觉专注某一方面,最终达到心理上的宁静。平常人的念头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没有片刻止息下来,要空掉念头除了用一念来牵制万念以外,别无其他途径。因此静修需要讲究方法,进行专门的训练。佛教用“禅定”来命名静修。禅定的“禅”是印度梵语“禅那”的转音,禅那的中文意译中“静虑”,后来取用禅的原音,加上一个译意“定”字,便成为中国佛学的禅定,佛教对禅定有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它按禅定功夫的深浅,将禅定分成四禅八定等若干个层次,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介绍了各种修持禅定的法门。冥想的方法皆来自于佛教修习禅定的法门,例如

5、声音或想象的冥想来自于密宗,观照念头的冥想来自于禅宗,呼吸的冥想与天台宗有关。爸妈在线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搜索、心理咨询师培训和心理服务查找的最佳平台。www.bamaol.com爸妈在线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搜索、心理咨询师培训和心理服务查找的最佳平台。www.bamaol.com禅定是佛学修习的基础。佛教认为宇宙万有和生命的根元是清静光明、吉祥圆满的东西,佛学称这种东西为“如来藏识”。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如来藏识的现象。如来藏识既然是寂然不动的本体,何以会有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佛教认为这是由众生的业力决定的。一切众生由于思想行为

6、善恶程度的不同而沦为不同的生命现象,今生今世的生命现象是由前辈子的思想行为所造成的业力决定的,而今生今世的思想行为所造成的业力又决定了下辈子的生命现象,个体的生命永远在各种生命现象中轮回。学佛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周而复始的生命轮转的圈子中走出来,重新回到清静光明、吉祥圆满的本体。由于人的思想意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主体、客体本来就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宇宙万有和生命的根元不能用习惯的思想意识去把握,而必须从内心寂静上去做工夫,才能了解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和周围的客观世界一样变化无常、虚妄不实,以此节节求进,最终证到宇宙人

7、生最初的究竟。学佛的人必须研究自己,以自己的身心作为实验的对象,从自己的身心入手去求证宇宙万有和生命的根元。西方实存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正是看中了佛学这一实证的特点,把禅定从佛学中分离出来,力图将禅定与现代心理学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能进行心理实验和实际操作的技术。禅宗的宗旨是不立文字,教外别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与基他佛教宗派不同,后者一般具有经典作为根据,而禅宗则以心地法门作为它的显著特征。有些学者以此为根据,认为禅宗是反对参禅打坐,也反对从文字上学习佛教佛学。〔2〕释迦牟尼当年在灵山会上提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8、,并不是不要文字经教,而是要打破执着文字经教的风习,防止把佛经变成思想,而不注重修证的功夫。因此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中不但不能得出禅宗反对参禅打坐的结论,反而表明了教理与实证并进的重要性。爸妈在线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搜索、心理咨询师培训和心理服务查找的最佳平台。www.bamaol.c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