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

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

ID:13670580

大小: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3

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_第1页
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_第2页
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_第3页
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_第4页
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哲学毕业论文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从老子与黑格尔哲学出发作者:其其利格班级:哲学二年级(2008级)指导教师:赵新峰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写作时间:2011年3月——6月8从“无”“有”概念来谈对矛盾的认识——从老子与黑格尔哲学出发其其利格关键词:矛盾、统一、扬弃。前言矛盾是老子和黑格尔哲学中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将他们的矛盾思想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话,可以发现既有共同的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笔者才疏学浅也想以有限的能力去作一下比较,兴许能为自己的学习及那些愿意了解老子及黑格尔的人们作有所帮助。一、“无”与“有”

2、1.老子关于“无”“有”的提出老子是一位哲学家,他提出了,“有”“无”的概念,还把它转化为哲学形而上学的语言,构建了形而上学的的本体论。因为老子哲学非常富有思辨,而且提出了很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如“道”、“无”、“有”、“玄”等概念。《老子》的开篇第一段就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以老子看来这个“无名”就是指道而言的。“从‘无名’到‘有名’,是客观事物的存在,由不被人认识到被人认识的发展过程,而被人们称说论述的道,不可能是常道,即永恒真理。”注释《老子庄子》,北京出版社,2008年,第8页

3、。很多的学者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解读有所争议。第一种观念认为应是王弼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极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参阅郭世铭:《<老子>究竟说了什么》,华文出版社,1999年,第340页。老子的道是一个包容“有与无”于一身的一个统一体,在这对立统一中揭示出道的二重性:“无”是指超越现象的,是不可见的;“有”是指现象中的一切,是可知又可感的。这种“有”与“无”的对立,是老子对人生对道

4、的追求的最高境界。第二种观念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两种解读差异并不太大,因为无名的才能成为“道”,“道”是无形的,所以不能定名字,大地开始之前是混沌状态是没有名字的,但这就是“道”的本身。在老子看来“无”“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老子才把无与有这两者一为“天地之始”8,一为“万物之母”的。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大致译为:所以经常保持虚无的状态去观察道的微妙,保持实有的状态去观察道的边界。这很明显,反过来告诉我们观察道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去观察才能完善,单独的只用一种方式去观察是

5、不可以的。大胆的可以这样说:无就是道的体,而有则是道的用。道之所以集“无”与“有”于一身,乃是它的两方面——即是它的体与用。因为“体”较之“用”而言似乎是在逻辑上早些。所以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那就是说世界从“无”而来,世界在“无”那里是无形、无象、无名,任何名词概念都不足以规定它,它是无概念的普遍性;不仅世界从“无”而来,人亦从“无”而来,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由此可见,世界既是“有”也是“无”,由此观之,世界既是“有”也是“无”。老子强调“无”是“有”的根本,“有”要建立在“无”的基础之上。无论人

6、活在世界上有了多少作为,这些作为仍然要以“无”为本,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说得再通俗点就是:老子的道是一个无任何规定性的有(或无)。这个有从自身而言既是有又是无。之所以是有,那是因为它不是虚无;之所以是无,那是因为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我们只有从这种有与无中去观察才能明白老子之道。2.黑格尔关于“无”“有”的提出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在他的存在论中“纯存在”或“纯有”是最抽象的概念,是研究黑格尔“绝对精神”、“绝对存在”、和“绝对概念”的开端,也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开始。那么,这里

7、的“存在”和“有”是不能够理解为具体的或有规定性事物的存在或有,是完全抛开具体事物的属性来讲的,是纯粹的抽象概念。所以,黑格尔认为这个“纯粹的存有”是不可感觉的、不可描述的抽象概念,也就是“无”参阅刘烨、王劲玉:《黑格尔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第19页。“纯有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这种否定直接地说来也就是无”张世英:《黑格尔<小逻辑>绎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62页。(《小逻辑》第162页)。这里所说的有既是无,并不是说张三这个人同时是有又是无,而是说将张三这个人的所有规定性都去掉之后只留下张三这个人的纯

8、存在时,这个纯有就是它的纯无,所以有即是无。纯有与纯无,虽然是两个看似对立的两个大营,但此二者都是空虚的存在(《小逻辑》第163页)。从这个角度而言二者是一样的。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