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ID:13762177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4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_第1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_第2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_第3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_第4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都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教师由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在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教育课程;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138-03  一、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离不开对其现状的了解和分析。笔者收集了6所高师

2、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案,从设置目的、整体课程框架、学时学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偏低  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课程,也是体现高师院校“师范性”特征的主要载体。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教育课程在高师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偏低。尽管教师教育课程在高师院校的课程方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仍不及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方案》规定教师教育课程应占总课时15%的标准。同时,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在课程方案中所占的比例参差不齐,最高的院校达到15.1%,最低的院校只有6.1%。  (二)教

3、师教育课程设置类型不合理  1.教师教育选修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选修课开设门类偏少,少的开设1门,多的开设20多门,平均在10门左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新加坡有选修34门,日本22门,韩国19门”;其次,教师教育选修课内容范围窄,有的学校只设置教师教育技能选修课程,有2所学校只设置教师教育理论类选修课程;再次,教师教育选修课安排的时间短。主要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  2.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设置较少  关于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规定:“

4、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项。”按照这个规定,教学工作技能以及班主任技能是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但在高师院校课程方案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从调查看来,各高师院校基本注重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其次是“教师口语”和“书法”;另外,职业技能类的课程数目也不尽相同,有的达到3门,有的只有1门。  3.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容涉及较少  通过分析6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发现,只有一所学校设置了“教育法规”课程,其他院校都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教育技术”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部分,

5、很少有院校开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教育法律法规修养”等培养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课程。培养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课程设置尚且如此,这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更是令人担忧。  (三)教师教育实践课所占比例少、形式与内容单一  教育实践课主要是见习和实习两种形式,教育实习是衡量和检验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也是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前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美国科南特博士说:“教学实习被认为是贯彻理论的机会―一既是理论应用价值的学习,又是学生把理论应用实际的理解的检验,可以说,未来教师能力如何是靠教育实习来检验的。”而教育实习时问的长短及安排是否

6、合理,都会影响教育实习目标的实现与否。  调查发现,6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时间平均为8-10周,有的院校没有见习,仅8周实习,有些学校是2周见习和8周实习。除了实习准备和总结各占一周,实际上就只有6周左右。仅有的6周的教育教学实习也多数没有进行严密的安排,教育实习趋于形式化,部分学校的实习名存实亡。实习生要在短时间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熟悉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班主任管理工作等,往往是好多方面还没机会尝试到,教育实习就结束了。实践课时间安排得不仅短,所占比例也小。  (四)教师教育课程信息化滞后  近年来,高师院校虽然也引进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设施,但是在课程信息

7、化方面做的功夫不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一些研究者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宝贵经验。但是,研究者所关注的整合是建立在对信息技术工具性认识的基础上,因此,这种整合仅停留在课程实施的操作层面上,没有深入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核之中,即学科课程体系和文化之中。同样,信息技术文化的内涵也没有根植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因此,高师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没有质的改变,教师教育课程信息化的目标很难实现。  通过实地观察也发现,大部分教师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对学科课程信息化内涵的了解

8、,认为学科课程信息比就是在学科课程实施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明显的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