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

ID:1384697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4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_第1页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_第2页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_第3页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_第4页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  【摘要】本文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对我国微观金融监管指标进行了审视和思考,提出我国中央银行应以微观监管指标为基础并划分为三个层次,根据经济周期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降低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指标  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管理更加关注系统性风险形成的微观机理,以及在微观层面安排更多的逆周期机制。从当前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来看,宏观审慎管理的手段主要是根据经济金融周期对微观监管指标进行改进和调整,以赋予其宏观的逆周期调节的功

2、能,从而实现宏观审慎政策目标。本文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对我国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微观金融监管指标进行了审视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一、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  (一)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是指人民银行应高度关注,并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根据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直接进行调控的指标。核心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性指标和贷款-价值比率指标(LTVs)。  1.流动性指标。我国现行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超额备付率和存贷款比例,同时银监会正考虑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最新工作成果,引入“流动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两个流动性

3、指标。由于流动性对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经营的持续性、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监测非常重要。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来看,除了需要关注单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还需要关注整体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而这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关注的内容。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不仅能对单家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还能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对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进行调控,因此人民银行可以将流动性指标作为高度关注并直接控制的核心指标。  2.贷款-价值比率(LTVs)。LTVs是指按揭贷款规模与房产价值的比率,该

4、比率越低,说明个人的支付能力越强、还款能力越好。LTVs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阶段,银行对宏观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趋于乐观,加之受市场竞争驱动,倾向于在既定的抵押价值基础上提供更多的贷款,使该比率快速上涨,由此增大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此外,LTVs的快速上涨也反映出贷款投放速度过快,会对货币供应量增长带来压力。因此,尽管目前LTVs不是我国现行的监管指标,但考虑到该指标可以有效防止房价的不合理上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中央银行无论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还是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看,都需要加强对LTVs的监测。中央银行作为信贷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通过规定个

5、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最高限额、最低首付比例等措施,直接影响LTVs。例如,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将直接导致新增住房按揭贷款的LTVs下降。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控贷款基准利率或贷款利率下限的方式,影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需求,从而对LTVs产生间接影响。因此,人民银行可以将LTVs作为高度关注并可以控制的核心类指标。  (二)重点关注指标  重点关注指标是指,人民银行对其不具有直接调控能力,但由于其在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人民银行应给予高度关注的指标。重点关注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指标和风险拨备指标。  1.资本充足率指标。

6、我国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指标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阶段呈上升趋势,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增强,从而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下行阶段时,情况则正好相反。对于资本充足率指标的顺周期性,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设置逆周期特征的资本要求,在经济上行阶段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抑制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在经济下行阶段降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缓解银行信贷大幅收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资本充足率指标以及各类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的设定均由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但资本充足率指标的顺周期性对货币政策“逆风向调节”效应,人民银行应该将资本充足

7、率指标作为高度关注和监测的指标。  2.风险抵补指标。我国现行的风险抵补监管指标主要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由于风险抵补指标都是基于当前情况,而不是基于未来预期,因此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来看,应采取采用跨周期的拨备计提方法,即提高拨备计提的前瞻性,在经济上行阶段多提拨备,在经济下行阶段用其冲抵增加的信用损失,从而避免因大量增提拨备而紧缩信贷,加剧实体经济的下滑。同时,风险抵补准备作为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与银行资本基本相似,因此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同样需要对该类指标予以高度关注。与资本充足

8、率指标类似,目前我国的风险抵补指标的设定由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但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