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doc

学校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doc

ID:14090849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学校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doc_第1页
学校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doc_第2页
学校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doc_第3页
学校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情况严峻,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系统综合解决。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然后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最后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关键词:学校心理教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环境污染、毒品泛滥、恐怖活动并称为世界四大公害。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情况严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2005年上半年,14至25岁的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部刑事犯罪人数的44

2、.7%。到2007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42.2%。2010年全国法院审理的青少年案件达到287978件。为什么青少年犯罪如此严重,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呢?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何林渥斯(Hollingworth)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内,青少年生理的急剧变化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的急剧变化在不当的条件或诱因下青少年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

3、几个方面。1.自主心理。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生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如身体长高,体重增加等。这一变化导致青少年个体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成人感”的产生导致他们想摆脱父母的控制获得独立,从而在心理上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行为上容易与同龄群体一起活动。如果加入了一个不良群体,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2.逆反心理。关于逆反心理的理论,有何林渥斯的“心理断乳学说”和彪勒的“反抗期理论”。这都主要体现在身体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从而产生反抗情绪。逆反心理在以下情形中产生:自主性被忽略、心理性断乳受阻、人格展示受阻和

4、成人强迫接受某观点等。逆反心理常常驱使青少年否定家长和老师的一切甚至离家出走从而犯罪。3.自我心理。生理的变化导致他们由儿童时期的关注外界转向关注自身从而形成自我心理。这一心理现象主要体现在关注自己的外表及内心世界,不太关注他人,同时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别人也在这样关注着自己。因此这一心理的突出表现就是“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这种心理一旦发展到自恋型人格就会很危险。4.关注异性。关注异性的原始动力来自性机能的成熟。青少年个体的性成熟给他们带来对性的好奇心与新颖感,同时对异性产生“兴趣”。另外,根据埃

5、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因此不管是从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来说这个阶段都会关注异性。如果这一时期与异性的关系处理不好,或者不以正当的途径“获得亲密感”就易犯罪。5.从众和模仿心理。这一时期的个体,虽然以“成人”的外表出现,但其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和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较弱,从而常出现从众和模仿心理。如果外部环境给以不正确的引导,就会迈出危险的一步。如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影视片都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6.意气心理。这一时期的个体的交友方式不再是儿童时期的“团伙式”而是

6、“4知己式”或“哥们式”。这一时期的朋友常常是能相互理解者或志趣、性格相近者。朋友之间不分你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因此易形成了“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的心理。7.报复心理。由于青少年理性思维比较弱,遇到由他人带来的委屈后,常常以不理性的方式解决,不考虑到行为的严重后果。8.利己心理。这种心理的普遍性不太明显,主要集中在溺爱孩子的家庭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孩子由于从小备受娇宠,唯我独尊,占有欲十分强烈,不能忍受任何委屈,自以为整个宇宙都是围绕自己转的。当自己的需要不能以正常的方式满足时就会

7、以非正当的方式来获得满足。9.享乐心理。虽然这一时期的个体渴求独立自主,但往往在遇到挫折时,采取的是“退而避之”的态度。尤其受现在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个体存在“不劳而获“的心态。10.道德由动荡到基本成熟。由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由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所以其道德动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也是由动荡到基本成熟。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个体一生中必经的过渡阶段,以上心理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但它们不是犯罪心理的充分条件,只有当个体处

8、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某一种或几种心理朝向不健康发展的时候才会成为犯罪的心理因素。二、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原因探究青少年犯罪不是单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学校教育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