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ID:1412520

大小:3.09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7-11-11

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利类基地强化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总体安排水利类基地强化班实行前期大类培养与后期个性化专业培养相结合的两段制培养方案。1.第一、二学年,学生在理科、工科大类平台上进行基础培养,夯实数理基础和学科理论基础,加强人文社科知识基础,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优秀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2.第三、四学年,实行专业分流和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意愿和社会需求情况,在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中,确定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的专业。为便于加强管理,每一届分

2、流专业数不超过3个。个性化专业培养阶段实行专业导师制,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在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中确定基地强化班学生的专业导师,并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3.专业培养阶段,学生在修读选定主修专业制定的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实施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修读计划。专业课程在没有前置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提前修读。4.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课外学习与研究以及专业导师制培养过程中,探索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改革,强化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大类培养阶段,设置“专业研讨”课程,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特

3、别是名家大师授课,引导学生学会剖析专业问题,启迪和训练学生的研究思维。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强化课程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依托相关生产单位,实施“基地强化班产学结合基地”计划,设置认识实习I、认识实习II、专业实践、生产实习等专业实习环节,做到“每年有实习,四年不断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工程实践机会和实践经历,强化实际操作和体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6.立足实际应用,强化外语教学环节。在第二学年设置“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课程;在大一年级及大二

4、上学期设置计划外的“英语口语训练”课程;选择合适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以切实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7.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四年不断线,强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除设置“计算机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语言”必修课及有关选修课程外,开设“工程应用软件”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计算机信息技术成果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在有关非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中安排上机实践的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8.开展国际交流。实施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NTU)

5、等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培养优秀学生的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外学生交往等。培养学生胆识,开阔视野,激励成才。9.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只转出、不转入的“淘汰制”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业和综合表现,从第五学期开始实行分流培养。804年总学分不超过190;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大致在25%左右。大类培养阶段实行统一的培养方案,学分:112.5,占4年总学分的比例60%左右;专业培养阶段实行专业导师制,核心课程与学生选定专业的核心课程相同,学分不超过77.5,占4年总学分的比例40%左右。1.通识课程总学分数:37[+14]学分n思

6、政类10学分[+实践6]n军体类6学分[+实践2]n外语类12学分n计算机信息技术类5学分n导论及研讨类2学分n人文社科类2学分[+选修6]2.大类课程总学分数:59学分n必修53学分,其中u自然科学类29学分u工程技术类24学分n选修6学分3.个性化专业课程总学分数:40~50学分n必修30~37学分n选修10~13学分4.集中实践教学总学分数:40~50学分n大类教育阶段16.5学分n专业教育阶段23.5~33.5学分80水利类基地强化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门类:工学专业大类:水利类专业:基地强化班学制:四年授予学位:

7、工学学士代码:08104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二、培养要求以国家工科力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通过厚基础、

8、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专兼顾,专、交结合”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强化学科知识基础、多种思维方式、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从事工程工作所必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