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浅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ID:14146616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浅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_第1页
浅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_第2页
浅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_第3页
浅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刘谦保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定071000摘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作为检测系统,经纯化后的样品在液相色谱和质谱部分经过分离和离子化,经由检测器得到质谱图。液质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结合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的优点,在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食品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准确度高,分离范围广的快速分离方法,它对化合物的结构破坏性小,适合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的分离。质谱具有

2、其他分析方法无可比拟的灵敏度,对于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定性十分准确,对相应的标准样品要求也比较低。质谱可以和气相联用如GC/MS,也可以和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如HPLC/MS。由于色谱和质谱灵敏度相当,再加上分离效果很好的色谱可以作为质谱的进样系统,质谱作为色谱的鉴定仪速度快,分离好,应用广。色谱-质谱联用成为最好的用于分析微量有机混合物的仪器。在1970年后,质谱-质谱法(massseparetion-massspectraCharacterization)迅猛发展起来。这种方法让母离子进一步裂解,从而获得裂解过程和分子结构

3、的信息,通常我们称为串联质谱,二维质谱法,序贯质谱等。我们知道,质谱的分析建立在物质离子化的基础上,按照荷质比分离离子,通过测量离子谱峰的强度实现分析目的。通过色谱纯化后的样品气化离子化形成的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照质量数和电荷数的比值大小依次排列成谱被记录下来。常见的质谱图的纵坐标是离子信号强度,横坐标就是离子核质比。在液相色谱质谱中通常所用的离子源有ESI和APCI,我们常用的是ESI。ESI是比APCI软电离程度较小的电离方式,应用范围较APCI的大,只有少部分有机分子ESI做不出,可以用APCI辅助解决问

4、题。一般用ESI和APCI搭配使用比ESI和APCI的应用范围更广一些。下面说一说ESI和API源的异同点。化学源项目ESIAPCI离子化过程样品先带电再喷雾,带电液滴去溶剂化过程中形成带电离子,是液相离子化样品先形成雾再被电离,是气相离子化适合检测物质适合检测极性大,分子量大,不稳定的分子,如蛋白质,肽,糖适合极性小的样品产生离子小分子产生单电荷离子,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主要产生单电荷离子ESI和APCI通常产生(M+H)+或(M-H)-等准分子离子,源参数调整简单,容易使用,仪器灵敏度高。对APCI源来说,不足就是

5、给出的结构信息有限,样品易发生热裂解,低质量时基线噪声大。4ESI通常只产生分子离子峰,可以直接测定混合物,并可以测定热不稳定的极性化合物。其易形成多电荷离子的特性可分析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源内CID)得到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当然有机质谱也有自身局限性。有机分子多数有异构体,而质谱在立体化学方面区分能力差;色谱的重复性稍微差一些,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不能像NMR,IR等可以直接动手操作,需要专人负责;质谱有离子源的记忆效应,操作起来也很复杂;尽管如此,色谱-质谱联用在天然产物的分析

6、〔1〕,药物代谢结合物(如苯丙酮尿症PKU)的测定〔2〕,药物合成的监测(如Ractopamine)〔3〕具有重要的应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J.Fenn等1984年首次发表ESI-MS的研究成果,并于1988年成功地进行了蛋白质的分析。先天性疾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就目前医学发展已经了解的有一百多种。这些疾病虽不致死,但是对患儿的智力和体格可能造成痴呆、残缺和畸形,是家庭、社会、国家的沉重负担。目前有30多种代谢失常遗传性疾病如各种氨基酸代谢失常血症包括同构胱氨酸尿症、瓜氨酸血症、酪氨酸血症、超苯丙氨酸血症、

7、精氨酸酶缺乏症、精氨琥珀酸尿症和各种超甲硫氨酸血症、短链和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SCAD和LCAD)、异戊酸血症、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戊二酸血症和其它各种有机酸代谢失常疾病等都可用LC/MS/MS进行临床检测〔4〕。我们知道,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杂质检查及限度控制,使用LC/MS/MS可以很方便的对药品进行监控。Nicolas建立了不同批次抗癌药物DuP941的LC/MS/MS谱图达到质量控制目的;Rourick建立了鉴定药品杂质的方法,利用LC/MS/MS功能鉴定头孢羟氨苄降解产物的结构。对分析化学家

8、来说是一个挑战的体内药物分析利用LC/MS/MS也显示很大的优越性。有报道Takeshi对血液和尿液中11个添加的吩噻嗪类药物进行分析,采用SPME和LC分离经MS/MS检测。Wong开展了微透析-LC/MS/MS生物活体分析,将微透析探针插入动物的颈动脉,实时了解松果体素在体内的生化过程和代谢情况。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