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ID:14199056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6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_第1页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_第2页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_第3页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_第4页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论文题目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作者周伯源学号054220109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日期2006年6月25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分析周伯源李明生(中南大学商学院410083)【内容提要】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村问题的方向在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2、一)农村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规模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截至2004年底,我国城市化率达到了41.8%,但我国仍然是个农业大国,全国农村人口将近8亿人(不含港澳台,下同),农村劳动力达5亿余人。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600万—800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减,而农村劳动力每年以1000万上下的速度递增,加之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和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维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种植业需要的劳动力会进一步降低,农业剩余劳动力达到1.7亿人,普遍存在隐形失业,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3、就业。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看,在高达34%的劳动力资源闲置的情况下,要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二)劳动力过剩的矛盾还在加剧 我国劳动力过剩的矛盾还在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受人口增长惯性的影响,劳动力供给量还将持续增长。据估计,截至2020年,我国每年还将增加1000万劳动力,按经济增长率每年7%计算,就业人口也只能每年增加800万左右,还有200万的就业缺口。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国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的0.91亿亩耕地将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以改善生态环境。这又减少农业中的60

4、0多万个岗位。三是加入WTO后,农业竞争加剧,低层次农产品大幅减少,大约要有960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部门。四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下岗职工总数不断增加,城市安排重新就业的压力很大,这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目前全国有近1亿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打工就业,有1.33亿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从事二、三产业的生产。”今后20年,我国至少还要推动2亿至3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乡镇非农产业。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呈加剧趋势。(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按15岁及

5、以上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占15岁及以上总人口比重计算,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的比例最高,达到52.2%,其次是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所占的比例为24.2%,而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则仅占13.5%,不识字的人占10.3%。虽然近几年高校扩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总体程度仍然偏低,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低下的农民文化素质导致农民难以在城市获得稳定和收入较高的职业,无力承担起家庭向城市移民、生存、发展的高额成本,农民只能无奈地像“候鸟”一样往来于城乡之间。(四)

6、政策限制和歧视 现有的政策障碍与歧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户籍制度的歧视。目前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劳动力作者简介:周伯源(1977——),男,湖南耒阳市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存在差别并受到歧视的现象。二是就业制度的歧视。表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后的就业,仍主要被限制在“非正规”部门,不能参与和城市劳动力的公平竞争。农民要想在城市短期性就业容易,要想永久性就业、尤其是永久性定居依然十分困难。三是教育培训的歧视。

7、表现在对农民而言缺乏相应的培训部门,机会不平等,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上的部门分割等;对农民的子女而言,他们的城市入托、上学等方面要收高额的附加费用。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一)提高社会总产出,推进经济持续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得到提高,进而提高社会总产出水平。根据社会总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达到均衡配置时,社会总产出达到最大的经济学原理,中国农业中大量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中就业,将提高其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从而大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农村剩

8、余劳动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应,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正面效应非常显著。因此,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将推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由于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释放出来,人地关系大大缓解,农民劳动力平均可利用农业资源条件得到改善,使得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上升,随之农民的劳动平均产出水平上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就会得到提高。而且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后,可以拉动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提升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