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ID:14240752

大小:4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7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_第1页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_第2页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_第3页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_第4页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PestedesPetits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7月,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我国。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制定本

2、规范。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报告、疫情监测、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等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小反刍兽疫防治活动。2 诊断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疑似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2.1流行病学特点2.1.1山羊和绵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且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为严重。山羊不同品种的易感性有差异。2.1.2牛多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无症状,不排毒。2.1.3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

3、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也可达到10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2.2 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2.2.1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高峰。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2.2.2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坏死。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2.2.3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

4、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部分病羊口腔病变温和,并可在48小时内愈合,这类病羊可很快康复。2.2.4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2.2.5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2.2.6特急性病例发热后突然死亡,无其他症状,在剖检时可见支气管肺炎和回盲肠瓣充血。2.3 病理变化2.3.1 口腔和鼻腔粘膜糜烂坏死;2.3.2 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2.3.3 有时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

5、条纹;2.3.4 有时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2.3.5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含体。2.4 实验室检测检测活动必须在生物安全3级以上实验室进行。2.4.1病原学检测2.4.1.1病料可采用病羊口鼻棉拭子、淋巴结或血沉棕黄层;2.4.1.2可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也可直接对病料进行检测;2.4.1.3病毒检测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亦可采用抗体夹心ELISA。2.4.2 血清学检测2.4.2.1采用小反刍兽疫单抗竞争ELISA检测法。2.4.

6、2.2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2.5 结果判定2.5.1 疑似小反刍兽疫山羊或绵羊出现急性发热、腹泻、口炎等症状,羊群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迅速,且出现肺尖肺炎病理变化时,可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2.5.2 确诊小反刍兽疫符合结果判定2.5.1,且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小反刍兽疫。3疫情报告3.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以发热、口炎、腹泻为特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山羊或绵羊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2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诊断,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

7、报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3.3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3.4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3.5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最终确诊结果,确认小反刍兽疫疫情。3.6疫情确认后,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疫情日报告制度,直至解除封锁。3.7疫情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时间、地点,易感动物、发病动物、死亡动物和扑杀、销毁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病死动物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流行病

8、学调查和疫源追踪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内容。3.8已经确认的疫情,当地兽医行政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填写《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并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