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

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

ID:14264545

大小:31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7

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_第1页
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_第2页
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_第3页
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_第4页
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位载荷试验成果分析——咸宁核电厂场平工程现场碾压试验原位载荷试验分析作者:朱伟兵单位: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邮编:43000内容摘要:为保证咸宁核电场平土石方工程现场填筑质量,减小填筑体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根据设计技术要求,按照拟定的爆破及现场碾压试验实施细则中现场原位载荷试验计划,对不同回填料压实质量进行了原位静载荷试验。此次已完成Ⅱ类料、Ⅲ类料和Ⅳ类料的承载力及Ⅰ类含砾粘性土压缩模量试验。关键词:原位载荷承载力压缩模量1、试验依据1.1设计要求各种填筑料设计压实控制指标如表1回填料压实控制指标表表1回填场平区域填筑材料压实系数孔隙率(%)压缩模量(Mpa)承载力特征值

2、(Kpa)级配和最大粒径施工区四区Ⅰ、Ⅲ、Ⅳ类料>0.94(干容重>19.4KN/m3)<28>15/级配良好<30cm,<80cm厂区一、二、三、五、六区Ⅱ、Ⅲ>0.94(干容重>20KN/m3)<25>20>300良好<30cm,<80cm水域边坡堆石干容重>20KN/m3<25//大:中:小=6:3:12、试验目的通过现场原位载荷试验,验证回填料设计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的合理性。3、试验场地现场原位静载荷试验场地布置在回填碾压试验区,面积为25×50m2的场地共四块。4、现场原位载荷试验4.1试验计划现场碾压试验原位载荷试验计划如表2。现场碾压试验原位载荷试验计划表表2序号填筑料

3、类别设计承载力特征值(KPa)压缩模量(Mpa)试验点数(个)备注1Ⅰ类料/>153变形模量试验2Ⅱ类料>300>203承载力试验3Ⅲ类料>300>203承载力试验4Ⅳ类料/>153承载力试验4.2试验方法现场碾压试验原位载荷试验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方法,承压板面积为5000cm2(0.50㎡),直径d=800mm,在承压板上向回填土逐级施加荷载,观测回填土的承受压力和变形的原位试验。检测依据:《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4.3试验步骤4.3.1选代表性的地点(各回填料的碾压试验场地)平整表面,填筑层深度为承压板直径的2~2.5倍,在安装承压板前铺约1cm厚的标准砂垫层找平,并用水

4、平尺找平,使承压板与承压面平整接触。4.3.2在试验点两侧,固定两条荷载梁,并形成荷载平台,在荷载平台上堆载,注意荷载重心与试验点中心一致。4.3.3在承压板上安装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并将压力传感器与YJ-26型数显电阻应变仪相连。4.3.4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承压板两侧安装两根150mm工字钢,长约3.5m,各固定在两个固定支座上,应注意固定支座不受变形影响,用三支磁性表架固定位移传感器,分别对准承压板三个支柱上。4.3.5连接电源,并将压力传感器和YJ-26数显电阻应变仪相连,位移传感器与DH3813N-2型静态应变仪和计算机连接。4.3.6预加压力:为使承压面与承压板和仪器各部位之间

5、接触良好,在加压前应预加50Kpa压力,2min后卸荷,待稳定后分级施加压力。4.3.7分级施加荷载:加荷分级为50kpa、100kpa、150kpa、200kpa、250kpa、300kpa、400kpa、500kpa、600kpa、700kpa。相应荷重如表3。荷载与力值对应表表3荷载(Kpa)50100150200250300400500600700力值(KN)2550751001251502002503003504.3.8变形观测和稳定标准,每级荷载下观测变形的时间:自加荷开始按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当连续两次每小时

6、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认为沉降已稳定,再施加下一级荷载。荷载采用YJ-26型数显电阻应变仪检测,沉降变形观测通过DH3813N-2型静态应变系统连接电脑自动采集,稳定标准采用沉降相对稳定法。加载示意图如图1。图1静载荷试验加载示意图4.4载荷试验成果承载力试验承压板面积为0.5m2,直径d=800mm,载荷分10级施加,按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作为荷载值,最大载荷为设计载荷的2倍即600Kpa以上终止试验,上部加载重不小于35T。加荷方法采用沉降相对稳定法。4.4.1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土工试验规程》SL237-049-19

7、99的相关规定,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如下:(1)当P~S曲线比例界限明确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即比例界限荷载值法;(2)当比例界限不明确,取S/b=0.01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承载力特征值,即相对变形控制法。4.4.2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计算试验时,不同应力下沉降变形观测采用静态应变系统自动采集,依据不同应力下的沉降稳定值计算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计算变形模量公式:E0=I0(1-μ2)P·d/S计算压缩模量公式:Es=E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