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

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

ID:14348150

大小:4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8

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_第1页
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_第2页
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_第3页
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_第4页
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作者】刘钢【作者简介】刘钢 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目的论是一个长期为康德所思考的问题。早在《判断力批判》发表之前,康德在《对优美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1764年)一文中就结合对美和崇高的分析首次探究了目的论问题。1788年,康德发表了《论目的论原理在哲学中的运用》一文,进一步对目的论问题做了研究。然而,多少有些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康德的目的论思想并未受到大多数康德思想的批评家的重视。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批评家们对康德目的论思想中所包含的改造传统目的论和建构先验主体性原则的

2、理论意图缺乏足够的认识,恐怕是主要原因。事实上,作为批判哲学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德的目的论思想以其反形而上学传统的思辨力度和对目的论的先验主体性原则的深刻分析,形成了它自身特有的思想价值和意义。康德目的论的下述三个方面的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注意:⑴康德对传统目的论思想的批判。⑵康德把目的论规定为一种探究思维主体的合目的性(purposiveness)意识的理论体系的思想。⑶康德对目的论的先验主体性原则的阐述。  一追溯西方哲学诸观念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与其它哲学观念的发展史不同,目的论的思想是伴随着对共相概念和殊相概念的关系的探讨而形

3、成的。如所周知,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从苏格拉底的归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格拉底用归纳法区分了一般的类概念和个人意见,并且把一般的类概念和个人意见的关系视为一种辩证的对立关系。柏拉图通过下述方式改造了他的老师的思想:柏拉图用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辩证对立关系代替了一般的类概念和个人意见的辩证对立关系。对于柏拉图来说,只有首先理解了前者的关系,后者的关系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归纳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念论,可以说是古希腊思想史上一项颇具影响力的思想成果。在这里我们不必对这一思想成果的影响范围做全面的了解,只要指出它在思想史上所带来的下

4、述革命性的变革就够了:由于柏拉图不仅把理念与现象事物对立起来,而且依据理性辩证法把理念的最高形式(善的理念)视为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柏拉图的理念论就使建立一种基于本体论基础之上的目的论成为可能。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新柏拉图主义心智一元论的目的论以及融入了中世纪神学观念之中的种种目的论思想体系,都可以说是建立在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目的论的思想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是形而上学思辨领地上的一朵奇葩。在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中,目的论要么被视为是一种对无限的创造者的灵魂的能动性的阐述,要么被当作一种对上帝的意志(逻各斯)的非凡的自

5、我中介力的论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包含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部分在内的。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亦不例外。尽管在《判断力批判》的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我们看不到专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目的论的章节,但是,从散在于其中的一些观点来看,康德直指传统形而上学目的论的批判锋芒依然清晰可见。我们可以把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目的论的批判归纳为下述两个方面:1.对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的批判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亚里士多德对目的性概念的理解要远比柏拉图的理解广泛。柏拉图很少谈到自然的目的性,而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自然的目的性概念则是目的论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正因为

6、如此,我们看到,在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体系中,既存在一个纯粹的目的因(第一推动者)的概念,又存在一个潜在于自然事物之中的形式因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个概念的存在使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体系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纯粹的目的因被视为一个第一推动者,但这个第一推动者又不是被当作一种机械的原因来理解的(第一推动者本身并不运动)。另一方面,潜在于自然有机物之中的形式因虽然与第一推动者无关,但又具有能动的、自我实现的能力。这样一来,亚里士多德为了消解这种自相矛盾,就只有采取如下的方式:一方面从有神论的角度来解释纯粹的目的因所具

7、有的第一次推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从一种物活论的角度来解释形式因所具有的潜在于自然有机体之中的自我实现的能力。康德在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批判了有神论和物活论的目的论解释。康德的批判是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康德指出,尽管有神论和物活论的解释要比宿命论的解释好,但终究是一种超自然的解释。在康德看来,目的性的概念纵然表示一种原因的主体与其结果的关系,但是,倘若在阐述这种因果关系时运用超自然的解释手法,那末无异于把目的性的概念提升到人类的理解力所难以企及的高度之上。(《判断力批判》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5页注①)康德对带有物活论和有神论色彩的亚里士

8、多德的目的论的批判表明,康德是反对把目的性的概念直接运用来规定有机的自然世界的。2.对新柏拉图主义目的论思想的批判由于中世纪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有关理性逻各斯自我中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