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

ID:14391065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8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_第1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_第2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_第3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_第4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考点汇总一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1,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教育技术3,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也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社会政治经济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的作用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教育

3、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交流,创造五,教育与社会人口的作用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的规模2,人口的结构决定着教育的结构3,人口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2,教育可提高人口质量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六,制度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观依据1,哲学观2,人性假设3,教育价值观4,理想人格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影响3,文化传统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

4、念和意识2,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3,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4,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5,进行教育研究6,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7,在参加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八,教师的素养(教师的专业素质)1,师德素养2,能力素养3,心理素养4,知识素养九,教师的职业素质1,教师的职业理想2,教师的职业责任3,教师的职业态度4,教师的职业纪律5,教师的职业技能6,教师的职业良心7,教师的职业作风8,教师的职业荣誉十,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发展者2,教师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力的推动者3,教师在参与社会生

5、活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教师的地位1,专业地位2,经济地位3,政治地位4,职业声望十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2,复杂性3,创造性4,示范性5,群体与个体的统一性十三,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十四,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受教育的权利2,受尊重的权利3,安全的权利4,生存的权利十五,现代的学生观1,学生发展的整体观2,学生发展的主体观3,师生之间的平等观十六,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学生观1,学生是人2,学生是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学生

6、是独特的人十七,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十八,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学内容上是授受的关系2,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3,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十九,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3,环境方面(人际关系环境和课题的组织环境)二十,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1,教学相长(教育关系)2,理解宽容(心理关系)3,民主平等(社会关系)4,尊师爱生(

7、人际关系)二十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1,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3,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十二,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二十三,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3,多元智力理论(加德那)4,三元智理论(斯腾伯格)二十四,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课程功能的转变2,课程结构的转变3,课

8、程内容的转变4,课程实施的转变5,课程评价的转变6,课程管理的转变二十五,新课程带来的变革1,观念的转变2,方式的转变3,评价的转变4,管理的转变5,结构的转变二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