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通史)文本文档

世界现代史(通史)文本文档

ID:14394560

大小:5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8

世界现代史(通史)文本文档_第1页
世界现代史(通史)文本文档_第2页
世界现代史(通史)文本文档_第3页
世界现代史(通史)文本文档_第4页
世界现代史(通史)文本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通史)文本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Ⅰ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一、东方世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设(一)十月革命1.背景(1)俄国社会的发展和矛盾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进工业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改革很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没有满足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要求。到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在喀山,列宁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893年,在圣彼得堡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做了大量工作,创立了圣被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它是俄

2、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创办了全国性报纸《火星报》,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即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派,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了。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并与农民建立同盟,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取得革命胜利的手段是武装起义,革命胜利以后必须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立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

3、充分暴露了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沙俄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在国内危机四伏,革命不可避免。2.十月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工人和士兵在起义中组织了自已的权力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2)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

4、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1917年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3)彼得格的起义的胜利1917年月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彼得格勒的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停泊在涅瓦河口的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临时政府被推翻,彼得格勒起义胜利。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攻打冬宫的战斗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

5、勒举行。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大会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苏维埃这种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起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选举政府即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1918年,全俄苏维埃通过第一部宪法,正式定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6、。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⑴对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⑵对人类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⑶对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苏维埃政权的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⑴背景: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支持俄国

7、境内的叛军,国内战争爆发。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后来习惯上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⑵主要内容:实行余粮征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余粮征集制在实施中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

8、分必需的口粮,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新经济政策(1921-1928)⑴背景:国内战争胜利后,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⑵概况: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内容: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