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ID:14466204

大小:12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8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秘密★考试结束前【考试时间:12月13日14:30—16:30】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史命题学校:贵阳六中联考学校:贵阳六中清华中学遵义四中凯里一中都匀一中都匀二中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

2、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答案】A【解析】考点: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

3、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释了“领地国家”时期,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领地内拥有统治权,要向国王缴纳赋税。回顾已学知识可以直接判断这一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这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A。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观点找到明太祖颁布的几道圣旨作证据乙提出皇权有所限制的观点找到张居正的相关政治活动作证据丙查阅到明太祖封了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等九王的相关

4、史料得出分封制在明朝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结论丁查阅到《大明律》的具体内容得出明代法律至上的结论A.甲B.乙C.丙D.丁13【答案】B【解析】考点:明朝内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制的出现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之一,因此甲的思维逻辑不严谨;张居正明代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由此乙的逻辑关系符合史实,丙的表述前后形成不了逻辑关系,因此不合史实,丁的表述不合史实,在古代封建社会,是人治,而《大明律》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3.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

5、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A.隋朝中书省B.唐朝门下省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B【解析】考点:唐朝三省六部制。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的准确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的“封驳”和“谏议”的准确理解,“封驳”和“谏议”即对皇帝的决策的审议。回顾所学史实可知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唐朝门下省是审议机构,明朝的内阁与军机处均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此题正确选项是A。4.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

6、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由此分析可知①③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②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④错误。故选C。5.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

7、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答案】B【解析】考点:资本主义萌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时间信息“1601年”可知发生在明朝,由“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得出当时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