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疏浚、清淤及截污管道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

河道疏浚、清淤及截污管道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

ID:1458169

大小:182.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7-11-11

河道疏浚、清淤及截污管道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河道疏浚、清淤及截污管道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河道疏浚、清淤及截污管道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河道疏浚、清淤及截污管道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河道疏浚、清淤及截污管道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道疏浚、清淤及截污管道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慈溪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一标段招投标实施细则;2、慈溪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一标段招标图纸;3、慈溪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方淞线公路桥施工图设计;4、慈溪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路西泓机耕桥施工图设计;5、依据对现场的实地情况踏勘。二、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及附图表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2、遵循设计文件和规范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根据自身施工能力、施工经验、技术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平行作业,尽量平衡施工高峰。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尊重监理意见,严格管理。5、坚持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各项工序施工中,对于能够提高或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积极采用,发挥科技在桥梁施工中的先导作用。6、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班组为基本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

3、到整体优化的目的。7、充分利用网络图,进行计划安排,对总体施工计划进行时差、资源优化,以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均衡资源强度,最终使编制计划达到保优质迅速完成本工程又降低成本的目的。三、规程依据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3、《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857、《热轧钢筋》GB1499-848、《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GBJ321-90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1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1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范》SD105-821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14、《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验收规范》SL223-1999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慈溪市东部三塘横江(淞浦——镇龙铺)拓疏工程,是慈溪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位于东河区,由横向汇流河道三塘横江和纵向排涝河道镇龙浦的局部河段组成,总长8980m,其中三塘横江面宽60m、长度7880m,新开挖河道镇龙浦段面

5、宽50m,长度1100m,老河道拓疏,河道两岸全线均砌石护坡。设计排涝标准为:二十年一遇三日暴雨四日排完,工程主要建筑物按三级标准设计,次要建筑物按四级标准设计。工程需建造跨江主桥梁11座,配套建造机耕桥闸39座,铺设机耕道路16.86公里,河道两岸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划分四个标段进行施工。本标段为第一标段,起止桩号为0k+000——1k+900。长度1900m,河道为新开河,设计河道上口净宽60m,河底净宽45.85m,河底高程-1.37m(吴凇高程,下同),河堤顶高程2.93m,平台及平台以下段护坡采用砼预制块。本标段合同项目包括:1、跨江桥梁2座:①

6、桥面净宽30m,3跨20m的方凇线公路桥,②桥面净宽8m,3跨20m的路西泓机耕桥;2、河道土方开挖约40万方;3、两岸砌石护坡1838m;4、配套沿江机耕桥9座;5、机耕道路:3740m;6、三面光U型排水沟3740m。二、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慈溪市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全境气温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和杭州湾海水调节,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为28℃,1月份最低为4.2℃,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30天左右,平均日照数为2078小时/年。东部地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344.7mm,雨水时空分布不均,其中6—9月为降水高

7、峰,占全年降雨量的45.6%,冬季气候干燥,雨水偏少。工程区地貌上属滨海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平均地面高程4.5m(吴淞高程)。两岸均为耕地。经过工程地质勘探,场内埋深56.4m范围内自上而下较典型的土层构成概括与特征为:①亚粘土:分布厚度1.7m—3.0m;②淤泥、淤泥质亚粘土:埋深1.5m—2.0m;③亚粘土、亚砂土层;④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埋深15m—25m;⑤亚粘土、粘土:埋深30m;⑥亚粘土、粘土:埋深40m;三、施工交通1、对外交通本工程施工对外交通基本便利,施工材料可直接从329国道转方淞公路至施工现场。2、内部交通三塘横江北侧现有机耕路一条可

8、直接利用,机耕路未通地段及三塘横江南侧,需结合永久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