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

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

ID:1459571

大小:2.61 MB

页数:87页

时间:2017-11-11

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_第1页
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_第2页
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_第3页
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_第4页
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1工程概况1.1概况本工程为某政府机关办公楼,本工程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4000m2左右,建筑平面一字型,受场地限制,宽度≤17m,长度≤40m。开间长4.5m,进深长6.6m,层高3.6m,走廊宽2.4m。框架梁、板、柱均采用现浇混凝土。1.2地质资料1.2.1场地概况拟建建筑场地已经人工填土平整,地形平坦,地面高程4.6m。1.2.2地层构成勘察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除第一层为近期人工填土外,其余均属第四全新世海陆交相互沉积。勘察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厚度变化很小,分布较均匀,其各层概况为:⑴杂填土:以粘土为主,含大量

2、垃圾和有机质,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平均厚度2.5m。⑵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流塑状态。平均厚度7.1m。⑶细砂:以细砂为主,少量粉砂,含粘粒,饱和,松散稍密状。平均厚度为2.4m⑷中砂:以中粗砂为主,饱和,属密实状态,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工程地质性良好,可以做桩尖持力层。本层为揭穿。1.2.3地下水情况场地地下水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分上下两个含水层,第一含水层位于第⑵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属上层空隙滞水,水位高程约为4.2m;第二层含水层主要存于第⑶层细砂层中,属空隙潜水,具有一定的静水压力。经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1.2.4工程地

3、质评价⑴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经计算,本场地15m深度以内土层平均剪切波速(按各层厚度加权平均)为Vsm=140~160m/s,即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另据区域资料表明,该场地覆盖层厚度Dov为6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该场地类别为Ⅱ类土。⑵场地地基液化判别:第⑶层细砂层为液化土层,IIE=11.3,属中等液化。⑶地基持力层选择与评价:第⑴层杂填土不宜作天然地基;第⑵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位软弱下卧层;第⑶层细砂层属中等液化土层,未经处理不可作为地基持力层;第⑷层中砂层物理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桩尖持力层。有关桩的设计和要求,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4、—2008),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桩设计参数见下表1.1:-87-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桩设计参数表1.1层序土层名称平均厚度(m)实际标贯击数/临界标贯击数承载力特征值沉管灌注桩预制桩桩侧阻力特征值桩端端阻力特征值桩侧阻力特征值桩端端阻力特征值fak(kPa)qsia(kPa)qpa(kPa)qsia(kPa)qpa(kPa)①杂填土2.5②淤泥质粉质粘土7.1652024③细砂2.40.601502938④中砂未揭穿2304216004721001.2.5地基方案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基础形式可采用桩基础。建议采用④层

5、中砂作为桩尖持力层,桩型可考虑灌注桩或预制桩。1.3地震资料根据国家地震局审批的《××地震区划图及其说明》,本场地属于强震区,其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的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1.4气象条件基本风压0.75kN/m2,基本雪压02构件估算及布置2.1框架梁、柱的截面尺寸估算-87-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2.1.1框架梁估算纵向主梁最大跨度l1=4500mmh=(1/8~1/12)×l1=(1/8~1/12)×4500mm=(563~375)mm取500mmb=(1/2~1/3)×h=(1/2~1/3)×500mm=(250~167)mm取

6、200mm横向主梁最大跨度l2=6600mmh=(1/8~1/12)×l2=(825~550)mm取700mmb=(1/2~1/3)×h=(360~240)mm取300mm次梁最大跨度l2=6600mmh=(1/12~1/18)×l2=(550~367)mm取450mmb=(1/2~1/3)×h=(225~150)mm取200mm考虑到走廊处横向主梁跨度较小,故取其截面为200mm×500mm各梁截面尺寸如下表:各梁截面尺寸估算表表2.1横向主梁KL1(mm×mm)横向主梁KL2(mm×mm)横向主梁KL3(mm×mm)次梁L1、L2(mm×mm)300×7002

7、00×500200×500200×4502.1.2框架柱计算框架高度3.6×5+5=23m,烈度为8度查《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得该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μN〕=0.8采用C30混凝土,由于N=βFgn中柱和边柱的负荷面积分别是4.5×6.75m2和3.3×6.75m2所以中柱Ac≥βFgn/μfc=1.25×4.5×6.75×15×103×6/(0.8×14.3)=298705mm2边柱Ac≥βFgn/μfc=1.25×3.3×6.75×15×103×6/(0.8×14.3)=227813mm2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以安全起见,标准层统一取60

8、0×6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