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ID:14708340

大小:3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_第1页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_第2页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_第3页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_第4页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11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11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11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11作者秩名摘要:在目前通货紧缩,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分析,提出了今后如何强化与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看法财政投融资是在一般财政预算无偿分配以外,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调控,按照信用原则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自80年代我国开始发行生产建设性国债,政策性

2、银行投入运转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财政投融资体制,对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体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财政投资日益弱化,财政投融资渠道单一,财政信用与商业信用界限不清,财政投资重复、低效等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亟需强化、完善一、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一)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进入中级阶段之后,公共部门投资逐步成为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而

3、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始终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节我国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年代又不长,市场失灵的现象还相当突出,因而财政投融资的调控作用必不可少(二)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本,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供给不足;若完全依靠企业筹资,银行融资,因准公共产品11“效益外溢”的特点,供给更加

4、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共产品与财政无偿投资大体对应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投融资介于二者之间,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三)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增加”,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基本解决,结构调整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预算内财力贫乏,而财政投融资作为一个投融资体系,直接把资金引入优先领域,形成一种“财政投融资先行—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企业投资随后”

5、的连锁反应机制(四)在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加强财政投融资又与反经济周期目标相吻合1998年中央银行六次降息,货币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由于真实利率高于名义利率,居民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以及货币政策时滞等原因,货币政策的效力一时还不能显现而财政扩张作用直接、力度大,特别适合在经济全面萧条时采用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不外乎两种手段,一是减税,二是增支减税在1998年上半年已经启动,但我国财政的困境使减税的空间不大,增加财政投资是必然选择就启动内需的两大支柱消费推动和投资拉动来说,投资拉动也是现实选择1997年我国经济增长

6、8.8%,从需求拉动因素看,投资约占2.2个百分点,消费约占4.9个百分点,净出口约占1.7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从需求走势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中趋降在这种情况下,1998年下半年增发1000亿国债融资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苤苯釉黾有枨?nbsp;,还能刺激企业和个人投资,拉动相关产业,间接增加社会需求(五)财政投融资体制还能平衡资金在国民经济三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储蓄、投资结构,促进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我国三大部门中,居民是盈余部门,企业是短缺部门,财政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7、居民最终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居民部门储蓄占到社会总储蓄的60%以上,而财政日见拮据,1995年预算内投资占社会总投资仅3.1%在这种不平衡状况下,通过国债等财政投融资手段将居民手中的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有利于调节储蓄与投资结构的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我国旧有财政投融资体制的问题分析(一)国家财政投资日益弱化,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后劲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不仅要实现经济体制市场化,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此决定政府在强化、引导投资方面负有比发达国家更多的责任但当前我国财力不足,财政的经济建设性投资呈现出弱化态

8、势,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要求相去甚远据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