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doc

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doc

ID:14709186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doc_第1页
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doc_第2页
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doc_第3页
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城市发展定位问题  摘要:文章围绕城市发展定位展开,首先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以苏黎世西部工业区复兴和无锡城市规划的变迁为例,简单介绍了各自规划的特色和独特定位,并结合中国城市现状进行了探讨,以期中国城市在“走出去,引进来”之间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关键词:城市发展;定位;苏黎世;无锡    一、引言    城市定位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消费需求和外界的竞争环境等的动态变化,科学地确定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一个城市只有当它不可替代时,才能保持自己在整个体系中

2、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城市竞争是多方面的,所以城市定位的内容也应该包括多个方面。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重在挖掘城市的个性与潜能,发扬不易为其他城市所模仿的特长,也就是独特的竞争能力。而结合传统的城市职能定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城市个性的认识。但是在当今这个形势朝夕变幻、机会转瞬即逝的时代,希望对城市的发展提出正确的策略,就需要城市竞争力理论与城市职能定位方法的相互完善和补充,以避免与时代的脱节和发展良机的错失,尽量减少内耗和与其他竞争城市的不必要的摩擦。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的三大城市群现状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水平随着经

3、济发展迅速提高,大量城镇密集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等三大城市群,它们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15个地级以上城市。长三角是中国城镇最为密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体系完整,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组成城镇系统,区域内部城镇各类城市的数量呈现“金字塔型”特点,形成了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创造出各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浙江经济以放开民营经济准入,形成以国际市场定单为主要指向

4、的新型民营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江苏在乡镇企业发展方面起步较早的基础上,迅速推进产权民营化改革,使原来以政府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快速转向以民间自发力量推动的新发展模式。特别是准确把握地区经济发展节奏、体制政策差异和商务成本变化趋势,以苏南经济为代表,通过吸引外资,迅速实现与世界产业对接,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契机,成为全球制造业主要加工中心之一。4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珠江三角洲城镇间连成一片的趋势十分明显,

5、如广州市与周围的佛山、东莞等城市,深圳到广州的穗港经济走廊之间基本上由准城市化地区相连,呈现出城市群的形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城市之间的内部联系己呈现出市场化的经济联系,城市间的开放度较大,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整个珠江三角洲城市布局来看,主要的城市高度集中于环珠江口地区,客观上形成了发展水平及特点都存在差异的内外两个城市分布圈层。  3、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指地处中国北部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市及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沧州、承德和张家口市,总面积3.24万平方公里,人口3686万。2005年GDP为12585亿元,占全国的7.

6、6%。京津冀城市群因环渤海而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促进全国对外开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延伸的枢纽作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诸多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城市群的北京、天津的发展水平相当高,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聚集与扩散作用无法辐射到承接中心城市扩散能力低的中小城市,城镇网络体系发展程度不高,城市群竞争力水平主要由京津发展水平决定,而不是城市群的竞争水平,整个城市群处于效率不高的状态。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滞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合作进展低于期望值。  (二)中国城市群发展的问题分析  中国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大城市

7、群的发展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几乎是遵循一条路子:“作为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链低端的迁入地”,做了“世界工厂”。中国东北、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重现了这一弊病:大量发展工业,不注意环境保护。在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下,不少城市开始将这个问题提上日程,但要根治这个弊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就业压力,增加了税收、城市GDP(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数年后,这种自发的城市发展道路的许多弊病实现:污染严重,城市发展缺乏远见,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人居适宜度很低,城市重复建设及与周边城市缺乏协调和互补

8、,使得城市间的协同效益很低,大多城市都几乎一个模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