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ID:1473688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_第1页
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_第2页
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_第3页
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_第4页
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家族企业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一、引言  家族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经济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来越重要。2011年11月10日,《福布斯》中文版第二次推出“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通过对我国家族企业进行全面、独立的调查,并以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和“家族性”为原则,对“家族企业”做出了界定。调查范围包括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的民营企业,深入研究这些企业的经营情况、股权结构、股东与高管人员间的家族关系、以及企业传承的相关情况等。根据《福布斯》中文版的定义与统计,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沪深两地证券市场

2、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企业,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此外,根据2008年~2010年的数据显示:上市家族企业整体表现优于非家族企业(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然而,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家族企业而言,最大的困难与西方传统家族企业类似,都是如何平衡企业所有权与对职业经理人激励的问题。委托人(所有权人)与代理人(职业经理人尤其是非家族经理人)的行为目标难以完全一致。委托人要依据代理人提供的会计信息评价代理人的工作能力及其努力程度或据此进行投资决策。理论上,公司高

3、管对于盈余质量的影响要大于控股股东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许静静吕长江,2011)。因此,当代理人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时,自利性会使代理人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方式,并且会凭借拥有的信息优势进行盈余管理,进而影响上市家族企业的盈余质量。  二、关于家族企业的界定  通过对大量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状况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将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古典型家族企业。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不分离,完全掌握在其家庭或家族手中。第二,传统型家族企业。即某家庭或家族对企业掌

4、握相对控股权或联合控股权,高管层由家族成员与外聘经理人组成,家族核心人物居于最高管理者的职位。第三,控股型家族企业。即某家庭或家族通过直接或间接持有的相对控股权、掌握一家或多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主要通过聘用职业经理人对下属企业进行经营。  近年来,不同学者从企业资本所有权、经营控制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等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界定。DonckelsandFrohlich(1991)提出,如果某一家庭(或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财产所有权达到60%以上,则该企业可以被认定为家族企业。我国台湾学者叶银

5、华(1999)提出“临界持股比例”概念,认为可以将家族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作为判定家族企业的主要标准之一。孙治本(1995)提出要以经营控制权来界定家族企业。他认为,当某个企业的经营权由一个家族或几个具有密切联盟关系的家族所控制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Berghe和Caechon(2002)认为个人类家族企业和家族类家族企业的认定标准分别应该是个人或者一个家族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达到50%以上。  由于发展背景、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用一个硬性的持股比例来判定家族企业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上述学者对于家

6、族企业的界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单从企业资本所有权、经营控制权等某一个角度作为判定家族企业的标准,也是不尽合理的。在查阅了国内外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笔者认为可以对家族企业做如下界定:家族企业是指其“实际控制者”是某个以血缘、姻缘为连结的家族的企业。一是着重于“实际控制”的原则;二是强调“家族性”,对于仅由一人控股或无亲属关系的几人共同控股某公司、且无控股股东的亲属持股或任职于该公司高管职位的企业,不将其纳入家族企业范畴。  三、委托代理框架下家族企业盈余

7、质量研究概述  在两权分离的背景下,现代企业中主要存在两类代理问题:第一类是业主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第二类是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家族企业中也存在这两类代理问题,但由于家族企业中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代理人——家族经理人和非家族经理人,因此第一类代理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业主与家族经理人、业主与非家族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王明琳,周生春(2006)把家族企业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的代理问题形象地称为“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  其一,国内学者研究。由于受到数据搜集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国内学者对于家

8、族企业盈余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委托代理与盈余质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第二类代理问题,即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  蔡信夫、钟惠民、林诗韵(2002)研究了金融风暴时期的台湾地区家族上市公司,发现由家族成员担任公司控股股东的家族企业,其盈余信息质量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大小显著负相关。邓建平、曾勇(2005)通过研究发现,当家族企业中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程度较高时,控制性家族会有较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