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

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

ID:14754231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内容摘要:甘肃省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西部省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最佳的选择。本文阐释了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分析了甘肃省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行甘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资源的稀缺日益影响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资源枯竭与环境威胁的困境,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现实和亟待研究的重点经济问题。甘肃省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要走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最佳的选择就是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甘肃省只有大力发展

2、循环经济,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种经济发展模式    从资源流程和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种模式,即传统经济模式、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经济模式。这是一种由“资源—生产—消费”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的排

3、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并酿成灾难性环境污染的后果,其严重程度已危及人类的生存。  过程末端治理模式。这是一种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先污染、后治理,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就采取这种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进步表现在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但由于重在强调生产过程的末端治理污染,导致治理成本太高,技术上难以支撑,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把大量有用的资源当作废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浪

4、费资源的同时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这是一种“资源—生产—消费—资源再生”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它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其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4的末端治理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纳入自然生态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以达

5、到产品洁净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的目的。这样可最大限度的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使资源在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不但要求人们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经济新思维,还要求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著名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甘肃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  甘肃在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伴随着资源的低效率利用。甘肃省是一个人均能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的省份。目前省内煤炭探明保有储量86亿吨,人均

6、贮量仅有400吨左右;石油资源贮量人均仅10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昌、白银、嘉峪关、玉门、窑街等重点资源型城市(矿区),现在都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与此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影响着甘肃省经济的全面发展。甘肃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开采回收率仅为30%,而现阶段我国重点煤矿的回采率平均为6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也只有37%。而甘肃省内矿产资源开采中,乱挖滥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的加工利用基本上仍是“资源—产品—废弃物”一次性单向粗放型利用方式。  (二)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过快  甘肃省1999年至2003年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98%、3.23%

7、、1.88%、4.36%、11.82%;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9.90%、8.70%、9.40%、9.40%、10.10%。逐年能源消耗呈递增趋势,尤其是2003年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1.72%。这种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加重了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而且造成资源严重的浪费以及资源的低效率利用。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三)能源消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