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僧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拨棹歌》研究毕业论文

唐代诗僧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拨棹歌》研究毕业论文

ID:14808830

大小:60.0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30

唐代诗僧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拨棹歌》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唐代诗僧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拨棹歌》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唐代诗僧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拨棹歌》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唐代诗僧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拨棹歌》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唐代诗僧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拨棹歌》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诗僧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拨棹歌》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绪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各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而唐诗这一高峰便是其中最闪耀的明星。辉煌的历史伴随着精彩的文化,唐代的文化发展就与社会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外来文化的兼容态度,去华夷之防,文化交融,风气开放,使得唐代文学繁荣发达。唐代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阔步向前,其成就也影响到文学,诗、词、小说阔步发展,在游赏山水,亲近自然中,陶冶了情趣,促进了宗教信仰的传播,也开创了一代文学之新风。唐代的思想可以说是儒、释、道并存,三者交融,尤其是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影响着人们

2、的生活和情趣,许多唐诗都有佛教的印记,甚至有许多诗作是直接讲佛理的。而且七、八世纪初也正是禅门分化和思想分流的一个重要时刻。僧侣众多的唐朝出现了大量的诗僧,这些僧人的诗有佛教义理诗,有劝善之作和偈颂,也有游历山水,享受自然的。禅宗讲究“悟”,言语道断,借物来表达难以言传的禅,唐诗中的空寂,明净,淡薄而又深厚的含蕴,绝大部分受到了禅宗的影响。同时佛教的广泛传播也直接拓宽了唐朝的文学之路,布道化俗,产生了俗讲和变文,以佛经为内容,用来讲唱,就和当时民间说话一样,带有通俗文学性质。然而在唐朝的佛教诗作中,许多人认为王梵志诗

3、和寒山诗比较重要。他们的诗作确实在唐代僧诗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是就因为我们的文化过于博大,唐朝的诗歌数量多且不乏上乘之作,往往有的部分就会被人们忽略,其实《船子和尚拨棹歌》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当然了,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唐代僧诗的研究,只不过关于船子和尚和《拨棹歌》的研究比较少而已。除了施蛰存先生有其深入之外,其它的都只是一些零散的讨论,可惜也并不见施先生有相关的著作面市,倒是看到高慎涛高慎涛简介,男,1978年生,山东新泰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陕西西安,710127;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河南洛阳,417

4、022.先生有一篇名为《唐释德诚<船子和尚拨棹歌>考论》的文章,也正巧一偶然机会得到1987年华东师大出版的《船子和尚拨棹歌》一书,虽然其中小有错误,但是能够拿到自己手上已经算是难得了。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也来讨论一下船子和尚和他的《拨棹歌》。水平有限,加之资料不足,还望见谅,也请有识之士多多指教。一、基本介绍16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早已提出“知人论世”的观点,既然要解读船子和尚的作品,我们自然得简单的了解一下相关背景和事迹。(一)

5、、思想形成及派系传承与归属先天二年(713年)南方的慧能离开人世以后,禅宗便进入了普寂、义福、神会、本净、智威、玄素的时代,在这一时代禅门有四支最为重要,他们分别是今四川一带的净众禅,今江苏一带的牛头禅,今广东、湖南、浙江、江西一带的南方禅,还有就是风气很盛的北宗禅。而我们这里需要提一提的是四川一带的“净众禅”,以唐和尚、金和尚为首,承袭五祖念佛法门,倡导“无意无念莫忘”,生在四川的船子和尚无疑多少会受到它的影响,因为南宗洪州马祖道一一系的崛起是在九世纪初,而九世纪初船子和尚已经人到中年了。并且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四川

6、出生的船子和尚曾驻锡成都净众寺有许多有名的僧人在此呆过,无相、无住都做过净众寺的主持。。达摩之后出现了虽然不太明显但以具雏形的禅师群体,也逐渐有了传承的明确记载。那么关于船子和尚的师承和所属派系的问题,在此也有必要简单的说说:船子和尚的师傅惟俨禅师,有人说其师是出身四川的马祖道一,也有人认为是石头希迁。从一些资料来看两人的关系颇为密切,没有宗派的分野,门下的弟子们相互参访,不主一家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七祖神会不也是先参神秀后拜慧能的么?可是后来随着门户的渐严,祖灯单传,导致对许多原始资料的篡改删削。于是船子和尚的师傅

7、药山惟俨禅师(745-828)的师承便也成了一大疑问。《祖堂集》卷四、《宋高僧传》卷十七和《景德传灯录》卷十四均记其“谒石头大师,密领玄旨。”后来所有的禅宗灯史和禅宗研究著作都没有异词。可是《全唐文》卷五三六唐伸所撰《澧州药山惟俨大师碑》却明明白白的记载了他是马祖道一的弟子。碑文曰:“是时,南岳有迁,江西有寂,中岳有洪,皆悟心契……自是,寂以大乘法闻四方学徒,至于指心传要,众所不能达者,师必默识悬解,不违如愚,居寂之室,垂二十年。寂曰:尔之所得,可谓决于心术,布于四体。……由是涉罗浮,涉清凉,历三峡,游九江。贞元初因

8、憩药山。……后数载而僧众葺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有以见寂公先见之明矣。”此碑是药山惟俨去世八年后,“门人持先师之行(状)”来请唐伸特意撰写的,自然问题不大。而唐伸也是真有其人的,不仅《全唐文》有传,《册府元龟》、《唐会要》也明白的记载了他是宝历元年(825)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的第三等文人,唐敬宗此年诏书中,还明明白白的提到了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