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课程大纲

分析化学 课程大纲

ID:14818614

大小:6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分析化学 课程大纲_第1页
分析化学 课程大纲_第2页
分析化学 课程大纲_第3页
分析化学 课程大纲_第4页
分析化学 课程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 课程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22.112.1分析化学A(Ⅰ)学分2学时2总学时34322.112.2分析化学A(Ⅱ)AnalyticalChemistryA学分2学时2总学时34课程性质:化学类各专业基础课程预修课程:普通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状态信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测量原理,建立起认识物质的严格的“量”的概念。基本内容:本课程包括经典的定量分析及仪器分析两部分,在选材上以无机物分析为主兼顾有机物分析,并以成份分析为重点。本课程由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化学

2、分析法、电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光谱法等五部分组成。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各类分析仪器的测量原理;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初步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手段的能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必要时可另安排适当学时讨论。课程共计36+36学时,按一学期完成或两学期完成两种安排。考核方式:以笔试方式考试为主,期终综合评分,并以课程(Ⅰ)(Ⅱ)分别记分。教学用书:吴性良,朱万森,马林编,《分析化学原理》参考书:[1]

3、《定量分析》,陶增宁等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2]《分析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分析化学》邹明珠,许宏鼎,于桂荣编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4]《化学分析原理》,张锡瑜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彭崇慧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仪器分析》,朱世盛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7]《仪器分析原理》,方惠群,史坚,倪君蒂,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仪器分析》趙藻藩,周

4、性尧,张悟铭,趙文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0]《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分析化学A(Ⅰ)第一章绪论(1.5学时)教学内容:0-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0-2分析化学的变革与发展0-3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内容0-4分析过程是获取物质化学信息的过程教学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以及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分析过程具体环节。第二章定量分析引论

5、(4.5学时)教学内容:1-1定量分析基本方法1-2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概念1-3小样本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4定量分析的校准1-5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教学要求:掌握:定量分析的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偏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灵敏度、检测限、选择性、专一性、线性范围等概念。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概念,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意义,数字的修约规则及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置信度,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概念及计算,极差和中位值概念。测定数值的正确表示方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定量分析校准的基本方法,响应函数、校准函

6、数、解析函数,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和方法-F检验、t检验,异常值的取舍。了解:定量分析校准模式,不确定度的概念及意义。第三章化学分析法导论(4学时) 教学内容:2-1溶液的浓度2-2溶液体系中的化学平衡2-3分析中的平衡处理及浓度计算的一般方法2-4滴定分析法2-5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动力学分析11教学要求:掌握:浓度的表示方法,定量分析中化学平衡的一般处理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质子条件、分布系数法、副反应系数法以及条件反应常数。化学平衡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滴定、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

7、、指示剂、终点误差等概念及有关计算,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要求,各种滴定分析方式的特点及应用条件,基准物质的概念及要求,滴定分析中的计算。第四章酸碱滴定法(4学时)教学内容:4-1酸碱平衡中[H+]的计算4-2酸碱滴定终点的检测4-3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4-4酸碱滴定应用(4-5非水滴定)教学要求:掌握:一元弱酸和多元弱酸各种存在形式的计算,用质子条件处理水溶液质子转移平衡关系,溶液中[H+]计算的最简式和近似式。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常用指示剂甲基红、甲基橙、酚酞的变色范围及其选择原则。强酸碱滴定及强碱

8、(酸)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范围的pH值计算,滴定终点误差计算。多元酸碱分步滴定时各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酸碱滴定的应用,如:混合碱的双指示剂法测定,铵盐中氮的测定等。第五章络合滴定法(3学时)教学内容:5-1氨羧络合剂5-2络合滴定基本原理5-3络合滴定终点的检测5-4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5-5络合滴定方式及应用教学要求:掌握:络合滴定化学计量点时的pM、pM'计算,终点误差,影响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