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ubel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之探讨

ausubel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之探讨

ID:14869729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ausubel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之探讨_第1页
ausubel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之探讨_第2页
ausubel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之探讨_第3页
ausubel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之探讨_第4页
ausubel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之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ausubel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之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Ausubel有意義的學習理論之探討*高雄市內惟國小鐘素梅主任壹、前言美國認知心理學家Ausubel所提倡「有意義的學習」、「前導組織」、「接受式學習」、和「講解式教學」,對於今日認知心理的發展和學校教學均有重要的貢獻及深遠的影響,以下即分別敘述他的學習觀點和教學理念。貳、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Ausubel’sMeaningfulLearningTheory)一、意義:(一)有意義的學習,只能產生於在學生的先備知識基礎上教他學習新的知識。換言之,只有配合學生能力與經驗的教學,學生們才會產生有意義的學習。此即Ausubel的理論之

2、所以稱為意義學習的原因。學生學習新知識時的能力與經驗,就代表他的認知結構,配合他的認知結構,教他新的知識,就會使他產生意義學習。(張春興,民83)(二)只有由學習者自行發現知識意義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亦即「有意義學習。」有意義學習強調新訊息若與個體大腦神經系統中已有之「認知結構」相關聯,使新訊息能在已存有之概念體系中紮根。(林寶山,民79)Ausubel對認知結構的解釋是指個體對某種特殊訊息所持有的一種有組織、穩定、清晰的認知。這種認知結構不斷的在運作,以便統合各種雜亂的次級概念或訊息,使之成為有系統的組織結構。(三)認知統合的歷程又可分

3、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訊息操作的定向、聯結及分類等活動;第二階段是將多量的訊息項目遞減成較少量的類化項目,這種遞減過程又稱為概念的形成。由以上的主張,Ausubel的學習觀被稱為統合理論(subsumptiontheory)。(林咏吟,民78)9二、學習類型(一)有意義或機械式學習「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習者能知覺到新的學習內容和其大腦原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有所關聯,並能將新舊知識連結,經學習後,內化為認知結構的一部份。「機械式學習」是指學習者無法將新的學習內容與其舊經驗取得關聯,於是偏重機械式練習、從事零碎知識的記憶。在這樣學習方式下,知識

4、即使被記住,仍處於孤立的狀態,而無法融入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我們常稱為死記)。Ausubel並未把「有意義的」與「機械的」學習作截然的二分,而是將兩者視為一個連續的向度,他認為許多學習是兼具「有意義的」與「機械的」兩種性質,只是程度上的多寡而已。(二)接受式或發現式學習接受式學習(receptionlearning)是指學習內容經由教師組織後,以最後的形式呈現,提供給學習者。發現式學習(discoverylearning)是指鼓勵學習者自行操作、探索,以發現學科教材所隱含的組織結構。Ausubel對「有意義的-機械的」連續性看法,也同樣適

5、用於「接受的-發現的」向度。也就是說「接受式學習」與「發現式學習」兩者並非互斥,而可能兼容於同一個學習過程中。(三)兩個向度之間的關係Ausubel把各類學習歸為兩種獨立的層面。第一層面包括接受式學習(receptionlearning)和發現式學習(discoverylearning);第二層面則是有意義學習及機械式學習。他特別強調並非所有的發現式學習都是有意義的,接受式的學習也不全是機械式的。如表1說明之9表1有意義學習論之學習方式(Ausubel&Robinson1,969,p.187)所接受訊息被學習者吸收時當作為:有意義的機械式的

6、所學訊息對學習者之效用基於:接受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邏輯式組織訊息,以最終方式向學習者呈現,然後學習者將之與原有經驗相關聯,融入其認知結構。機械式接受學習:任何方式訊息以最後型態向學習者呈現,然後記住它。發現有意義的發現學習:訊息之學習由學習者獨立進行,然後將之與原有經驗相關,融入其認知結構。機械式發現學習:訊息之學習由學習者獨立進行,然後記住它。依據Ausubel觀點,認為訊息傳授,可採接受學習方式,也可採發現學習方式,然後學習者向訊息反應,若他想使訊息與以之相關,則有意義學習隨即發生,若他只想記住新訊息,並不將之納入本身認知結構,則只是機

7、械式記憶,只是機械式學習。Ausubel認為學習者必須自行發現知識的意義,而將之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並使新舊材料相互統合,才算是「有意義的學習」。不過,即使發現式學習也可能導致機械式記憶,例如學生發現算式公式並應用解答問題,但不了解問題性質,則他不過只是機械式學習而已。參、解釋教學(Ausubel’sExpositoryTeaching)一、定義:Ausubel根據其主張的「意義學習論」,而倡導「解釋法」,更確切言之,應稱之為「接受式學習」(receptionlearning),主張全部學習訊息以最終形式向學習者提示,教學要在聽講及解釋教

8、材,只要教材組織與呈現方式適當,解釋法與發現法一樣可導致更多的理解與記憶。二、解釋教學法的步驟:(一)確知自己的教學目標-自己希望學生學些什麼或希望學生能夠做些什麼。(二)決定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