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ID:14921192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1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_第1页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_第2页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铃薯就是人们常说的土豆,马铃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据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但是马铃薯晚疫病却对马铃薯有着致命的伤害。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

2、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马铃薯发生晚疫病的形态特征:  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2~38×12~23(um),一端具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鞭毛2根,失去鞭毛后变成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又生穿透钉侵入到寄主体内。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

3、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

4、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农药防治方法:  针对西红柿晚疫病可选用南京博士邦农药杀菌剂氟菌霜霉威和咪鲜松脂铜来进行防治。  功能特点:咪鲜松脂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农药杀菌剂和松脂酸铜为有机铜类广谱性农药杀菌剂。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使菌体死亡,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它采用基因诱导技术,激活植物抗病基因,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真、细菌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溃疡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黑腐病、

5、软腐病、幼苗猝倒病或立枯病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对病毒病效果也比较显著。氟吡菌胺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骨架间的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这一杀菌机理与目前所有已知的卵菌纲农药杀菌剂完全不同。氟吡菌胺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包括对游动孢子的释放和移动、菌丝萌发和生长、产孢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氟吡菌胺因具有抑制菌丝体和孢子形成活性而具有治疗活性。霜霉威盐酸盐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菌剂,对卵菌纲真菌有特效。霜霉威盐酸盐属于多作用位点的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和病菌活体上都表现为高活性。它能够强烈抑制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的形成,并抑制病原菌丝生长和增殖扩散,影响病原菌细

6、胞膜磷脂和脂肪酸合成等。农业部登记作物:黄瓜霜霉病,西瓜疫病  叶面喷施稀释800-1000倍液。每亩用量50-80毫升注意事项1、氟菌霜霉威安全间隔期为3天,每季作物最多施药3-4次。2、本品不可与呈强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3、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接触。中毒急救无人体中毒报道。不慎吸入氟菌霜霉威,应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不慎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万一误服,要催吐,保持安静,并立即送医院对症治疗。  2.农业防治方法:  1、轮作换茬:防止连作,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

7、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2、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3、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    4、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