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

ID:14925439

大小:8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31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_第1页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_第2页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_第3页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_第4页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实力见证一切联系旺旺whx0910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价格公道合理联系QQ#1747-88632成都电话159-02844380旺旺whx0910QQ174788632淘宝店铺http://whx0910.taobao.com面向西南批发荧光棒发光玩具手拍充气棒助威道具婚庆用品口哨晚会道具演唱会道具KTV酒吧用品荷花池批发最低价电话15902844380联系旺旺whx0910QQ174788632荷花池批发荧光棒淘宝店铺whx0910.taobao.com荧光棒批发价全省最低whx0910.taobao.com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教育学考试大纲

2、(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

3、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4、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教育(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25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

5、到光绪31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②道统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近代教育16世纪以后,教育发生了的巨大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3.20世纪以后的教育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

6、)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468一前376)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功”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惟能力的培养,还注

7、重使用技术的传习。道家是主张“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