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ID:14925841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超级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提出高产配套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浙优1号(航恢570×中浙A)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3年来该组合在温州市各县作单、连晚稻示范和推广,表现适应性广、长势旺、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但在海拔200m以下栽培易倒伏,总体上深受温州市半山区和平原

2、地区农民的欢迎。近两年来全市累计推广面积达40760hm2,产量7680kg/hm2。其中2008年单晚种植面积19660hm2,连晚种植面积2133hm2;2009年单晚种植面积16093hm2,连晚种植面积2873hm2,是温州市主推品种。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中浙优1号属于感温型,随着海拔升高(200~600m特别明显)植株明显矮壮,穗长缩短,株型紧凑,长势旺,叶色深绿,剑叶挺,微内凹,分蘖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青秆黄熟。全生育期125~144d,株高116cm,穗长2

3、5cm,单晚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83.0粒,实粒数161.8粒,结实率88.4%;连晚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50粒,实粒数138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7.1g。    1.2产量表现—4—  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稻区试,平均产量8.03t/hm2,比汕优63增产10.7%;2003年在永嘉县瓯北镇芦田村作单晚试验,产量8.45t/hm2(区试产量第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在平阳县腾蛟镇联元村作连晚试验,产量8.69t/hm2(区试产量第1),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乐清市石帆镇山前村姜朝法农户作连晚示范种植6.7

4、hm2,平均产量8.26t/hm2,比对照协优9308增产9.8%。2004年乐清市柳市镇创新农场示范13.3hm2,平均产量7.55t/hm2,比对照协优9308增产12.8%[1];2005年11月13日,经温州市农业局和乐清市科技局等专家领导在乐清市七里港镇曹田后村胡志新示范方40.1hm2进行了实地实产验收,平均产量8.46t/hm2,最高产量9.46t/hm2,平均比对照协优9308增产15.8%。    1.3品质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中浙优1号糙米率81.3%,精米率73.5%,整精米率47.3%,

5、粒长6.9mm,长宽比为3.1,垩白粒率14%,垩白度2.4%,透明度1级,碱消值5.7级,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13.2%,蛋白质10.8%。其中12项指标中有8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2项指标(垩白度、直链淀粉)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2]。    1.4抗性  2002年,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的抗性平均3.3级,最高为7级;白叶枯病平均4.8级,最高为8级。据2004~2005年示范种植田间调查,没有发现叶瘟和穗瘟,2005年遭受5次台风袭击,白叶枯病发生较轻。2年多点试验均表现出明显的田间抗性。2

6、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  该组合播种至抽穗即播始历期(约96—4—d)较稳定,适时播种至关重要,在温州市作连晚栽培生育期较长,所以采取早播早栽进一步提高产量。温州市山区作单季晚稻栽培于5月上旬播种,半山区作单季晚稻栽培于5月中旬播种,平原地区于6月10日前播种为宜,平原地区作连晚稻栽培于6月18~20日播种为宜。播种量105kg/hm2,大田用种量9kg/hm2,采用半旱育秧,做到稀播匀播。中浙优1号秧龄弹性较好,秧龄控制在32d左右。    2.2合理密植  中浙优1号产量达9.0t/hm2以上,单晚栽插16.5万丛/hm2

7、,连晚19.5万丛/hm2,插植密度单晚26cm×23cm,连晚26cm×20cm。插秧方式提倡宽行密株,有利通风透光,提高成穗率,能在足穗的基础上发挥大穗优势。主攻目标:单晚有效穗数14~15穗/丛,有效穗数在225万穗/hm2以上;连晚有效穗数13穗/丛左右,有效穗数在240万穗/hm2以上。    2.3科学施肥  秧田增施磷钾肥,用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150kg/hm2作基肥,在二叶一心期采用多效唑控苗促蘖,用15%的多效唑1.5kg/hm2对水750kg喷雾[3];看苗施接力肥,施尿素37.5kg/hm2,移栽前4

8、d施尿素75kg/hm2,促进新根发生,以利拔秧时伤苗轻和栽后返青快。培育秧苗要达到苗匀、苗壮,力争培育3~4个带蘖壮秧。水稻施钾肥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且抗倒伏。实践表明,科学增施钾肥,可促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