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景的诗(文档篇)

李白写景的诗(文档篇)

ID:14953869

大小:2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31

李白写景的诗(文档篇)_第1页
李白写景的诗(文档篇)_第2页
李白写景的诗(文档篇)_第3页
李白写景的诗(文档篇)_第4页
李白写景的诗(文档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白写景的诗(文档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白写景的诗(文档4篇)13李白写景的诗(文档4篇)13李白写景的诗(文档4篇)13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李白写景的诗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读李白的诗第一篇读李白的诗,我们很容易发现诗中多次提到“月”。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形形色色,如水草芥露,春风秋雨,花开木落等等,而李白似乎最钟情于月,写“月”成为李白诗歌的一大特色。诗人笔下的月,多姿多彩又各寓情态。明月与诗人形影相伴:诗人行,有明月相随——“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诗人宿,亦有明月相随——“跪进凋胡饭,月光明素盘”(《宿五松下荀媪家》);明月时时出现在诗人的记忆之巢,勾起诗

2、人美好回忆,——“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嵋。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诗人思乡,明月作为一种乡情和亲情的寄托潜入诗人心底——“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寄兴,明月又虚化为一种理想,一种精神境界,悬于遥不可及的天穹,引起其无限向往……诗论家王弼曾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李白写月,其象既可谓多姿多彩,缤纷繁复,其意也是丰富多样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从诗歌雄健豪迈的起势中,宛然可见诗人的激情恰如汹涌之水,倾泻奔流,不可遏止。由天上之水诗人联想到人生之寿,感慨人寿短暂去而不返,一种旷达的生命精神涌

3、动于胸臆,于是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多金樽空对月”——用美酒明月涤除尘怀,摆去束缚,纵情挥酒,陶然忘机。试想月光与金樽琉璃相辉映,不经意间笼罩身心,使人远离尘俗的网罩,而与自然合德,超然观照人世间之荣辱忧乐,充分享受人生盎然之充满,此种境界,何等摄人心魄!13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此诗是李白为权贵排挤被放出京的第二年所作。诗人以超自然的夸张、灵异的想象表达了自己的现实情怀。“安社稷”、“安黎元”,以才取仕的人生理想遭受挫折,诗人内心激荡着对现实的愤懑厌恶之情

4、。情不可已,于是把目光转向神奇的大自然,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为驰骋想象的手段,借此来表达那种倍受压抑的忿激之情和在黑暗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抱负。在这个幻想的世界里,一切都着有强烈的”我”之色彩,诗人支配着一切,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诗人在这个与现实迥然不同的世界里,人格尽情舒展,情怀尽情渲泄,欲念被充分地满足。此种想象“超脱渡过现实中卑陋存在之藩篱,而开拓了一个精神大解放的新天地”(方东美语),神奇横逸,骇世惊俗,命意恰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和追求,表现诗人要求远离尘俗,摆脱黑暗现实的强烈冲动。又如《月下独酌》一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

5、舞影零乱。醉时同交欢,醒来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月为友,显示出浪漫主义诗人的卓越气质,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月之徘徊,实为诗人心境之徬徨;影之零乱,实为诗人心绪之烦乱,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愁、有怨、有不平,但更多的则是这种愁这种怨这种不平纠结在一起,并被压抑而形成的激忿之情。诗人由这种激情所支配,对月高歌起舞,饮酒渲泄,亦醉亦狂,这正是郁郁不得志之人的激情的外化。在诗人狂醉狂欢的面目下,是一腔严正而又奔腾不已的情怀,明月被诗人人格化,实为诗人挥斥幽愤,展示自我的凭借。诗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与月色溶为一体,情感抑敛而行为张扬,给以忧者以乐,庄者以

6、狂,激情迂曲而至的美感。李白这些充满豪情逸兴而又不无愤懑悲哀的诗歌正是那个时代社会矛盾的产物。他天性豪放恣纵,感情充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内心总不能平静,总想借什么相当的东西把感情抒发出来,而大自然的一切,就是他借以抒发情感的手段。诗人以月为诗,实则以情布阵,各种情感往往融于一体,构成一个个情感方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忽复是正,奇正出入,变化不可终极。”诗人的感情之波此起彼伏,时抑时扬,悲愤消沉与率真天然,抗争与宿命,精神天地的寂寥与生命之泉的喷涌构成既矛盾又和谐的情感世界,而笼罩这一切的,是山水间氤氲的大寂静,是月影十二首李白的诗第二篇早发白帝城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

7、绝】13类别:【羁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天门山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绝】类别:【山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送友人入蜀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五律】类别:【送别】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夜宿山寺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五绝】类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