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以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为视角.doc

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以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为视角.doc

ID:14989555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1

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以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为视角.doc_第1页
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以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为视角.doc_第2页
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以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为视角.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以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为视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以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为视角  论文关键词:司法功能家庭暴力民事司法救济制度  论文摘要: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一种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的暴力行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癌症”。推动家庭暴力防治专门立法、发挥司法资源的功用、全面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状况,指出我国司法介入家庭暴力的现实路径。  一、“围城”难进:司法介入家庭暴力机制的掣肘  (一)我国反家庭暴力相关立法  现行法中涉及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

2、《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例如,2001年修改的《婚姻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家庭暴力受害人自力救济的途径,明确了公安、司法部门在反家庭暴力中的职责,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依法治理家庭暴力。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了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00年3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这是我国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此后,四川、宁夏等省市自治区人大先后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等专

3、门性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颁布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最近,中宣部、公安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将家庭暴力纳入“110”出警范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的缺陷  1.反家庭暴力的立法不完善。司法实践中,我国甚至没有反家庭暴力的立案案由,没有反家庭暴力的专门的统一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制止家庭暴力最有效的司法介入缺乏法律支持。表现在:第一,对“家庭”一词所涵盖的范围未作规定。第二,对于“暴力”一词未作明确阐释

4、。第三,刑法没有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罪名。第四,对于达不到《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最低惩处标准的家庭暴力行为未作规定。第五,民事救济制度不完善,缺少相应的民事预防和救济措施。第六,虐待、遗弃等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被规定为“自诉案件”、“不告不理”使得司法机关很难介入,国家追诉难。第七,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造成受害者举证难。第八,预防性措施不够,多为伤害行为发生后的补救性措施。上述问题造成现实中司法机关难作为,使得家庭暴力的整体公力救济体系大打折扣。  2.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不充分。第一,民事救济制度不完备。

5、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仍然把救济的对象界定为受到严重伤害的家庭成员。对发生家庭暴力但未导致离婚的受害人的救济缺位。因为司法解释规定要获得赔偿,必须要以离婚为条件。3  由于我国实行的夫妻共同财产制使得婚内赔偿很难找到依据,在实践中也很难实行。司法救济特别是法院的救济不得力,没有赋予法官实施民事保护令状的权利,法院的制裁措施只能是施后的补救,难以发挥预防作用。第二,警察干预防范不到位。法律依据不充分,没有对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依据,公安机关介入时只能是事后处罚。职责履行受限制,公安机关对发生在家庭中

6、的纠纷,对民事责任的承担没有裁决权,只有通过法院才能决定。公安机关执法权限的约束使得在防治家庭暴力时处境尴尬。法律操作性不强,《婚姻法》规定公安人员可以对家庭暴力介入并予以制止,可采取的方法没有具体规定。第三,刑事惩治措施不得力。刑法没有专门的家庭暴力罪名,将家庭暴力行为分散地规定在故意伤害、虐待、遗弃、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罪名中,不承认婚内强奸等,这样的规定不利于打击家庭暴力行为。第四,诉讼程序规定不合理。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涉及家庭暴力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等案件适用自诉程序,即“告诉才处理”、“不告

7、不理”。这样的规定常会使得施暴者有恃无恐,受害者求救无门。第五、举证责任分配不恰当。轻微家庭暴力案件中,自诉人要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然而由于家庭暴力的隐蔽性,缺乏目击证人;家庭暴力的长期性,证据易于毁损、遗失。现行证据规则在证据采信、认定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家庭暴力的特点,受害人举证负担过重,而难以成功地完成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责任,诉讼的成功率大为降低,客观上使施暴者难以得到应有制裁。  二、冲出“藩篱”:“反暴”立法应强化司法的功能  1.完善民事司法救济制度。第一,合理引进民事保护令制度。我国现有的家庭暴力救济

8、措施有公诉、自诉、治安处罚、离婚等救济途径,《婚姻法》也规定了相应救济措施。但除治安拘留或刑事拘留外其他方式均不能使受害人尽速远离施暴者,受害人始终处于家庭暴力的威胁之下。经英美法国家和台湾地区实践证明的保护令制度则能有效中断家庭暴力,具体操作是将民事保护令分为暂时保护令和通常保护令,暂时保护令由法院在受害人面临紧迫侵害危险时不经庭审尽速核发,事后据受害人或加害人举证判定是否驳回;通常保护令由法院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