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

ID:15022661

大小:3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1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_第1页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_第2页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_第3页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_第4页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1548《职业与健康》2007年9月第23卷第17期OeeupHealthVo1.23No.17Sep2007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苏旭,李力,王志锐【综述】摘要埃博拉出血热是新现传染病,死亡率高,其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目前对其致病机制还未明了,而且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该文就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以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致病机制;疫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257(2007)

2、17—1548—03Subject:DevelopmentoftheStudyofEbolaVirusGlycoproteinAuthorsSUXu,,WANGZhi—rui(TianfinCenter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Tianjin,300011,China)AbstractEbolahemorrhagicfeverisanewly—emergeddiseasethatcauseshighmortality.Itspathogenistheebolaviru

3、s,butthemechanismofpathogenicityforebolavirusisstillunknown.Novalidvaccinehasbeenfoundfortheprevention.Thispapermakesasummaryofthemolecularbiologicalfeatures,pathogenicitymechanismandvaccineofebolavirusglycoprotein.KeywordsEbolavirus;Glycoorotein;Pathoge

4、nicitymechanism;Vaccine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V)是新现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该出血热于1976年首次在扎伊尔发现,其高传染性的暴发流行和高致死性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注意.埃博拉病毒目前只在热带地区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可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高致死性的出血热综合征.临床实践证实,该病毒感染的病人缺乏特征性器官损伤,而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和休克综合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出血热病毒造成的出血热综合征(如肾出血热综合征等).在埃博拉出血热疾病形成过程中,病

5、毒的所有组分对疾病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其他感染组织,皮肤溃破伤口,气溶胶等多途径传播.由于其在自然界中的宿主尚未查明,且无任何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目前对该病的预防还极为困难.因此,对该病毒的分子特征尤其是包膜糖蛋白的功能以及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疾病的防治和疫苗的开发.1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埃博拉病毒作为18种可引起人类病毒性出血热综合征的病毒之一,与马尔堡病毒(Marbui'gVirus)同属丝状

6、病毒属(Filo—virusFamily),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埃博拉病毒基因组全长为19kh,在病毒基因组中的基因排列顺序为:3引导区,NP,VP35,VP40,GP,VP30,VP24,L,5末端区.在这其中7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7种蛋白质,包括4种结构蛋白,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核衣壳蛋白(nucleoprotein,NP),基质蛋白(matrixprotein)VP24和VP40;2种非结构蛋白VP30和VP35;以及病毒多聚酶

7、L(polymease).每种产物均由各自单独的mRNA所编码,其中VP40,GP和VP24与病毒的膜结构有关.NP的基因定位于病毒基因组3端,被一前导序列引导,编码1个含737氨基酸的蛋白质.以螺旋方式缠绕在NP上有4种蛋白:L,VP40,VP35和VP30.L是依赖RNA的RNA聚合酶;VP40在病毒以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方式在宿主细胞芽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P,VP35和L对于埃博拉病毒的转录是必须的,在转录过程中还需要VP30的参与.VP40是一种作者简

8、介:苏旭,男,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作者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0011基质蛋白,另一种膜相关蛋白VP24与NP和VP40的协同作用有助于VLPs在细胞中的表达,其单独存在时,则无此功能.埃博拉病毒GP是一种膜相关蛋白,其基因位于由3'端线性排列的7个基因中的第4位,具有ORFI和ORFlI2个读码框架,这不同于其他丝状病毒中由单一读码框架编码的糖蛋白,是区别于马尔堡病毒的特点之一.2个ORF分别编码1个分泌型的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