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信息化支撑.doc

简析高校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信息化支撑.doc

ID:1509977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简析高校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信息化支撑.doc_第1页
简析高校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信息化支撑.doc_第2页
简析高校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信息化支撑.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简析高校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信息化支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高校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信息化支撑  【论文关键词】助学贷款违约风险信息化  【论文摘要】针对国家助学贷款还贷风险攀高的现象,加强助学贷款的全程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优化贷款管理、搭建教育平台,在构建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体系的同时实现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的相结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功能,实现育人成才的目标。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系统各个领域,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优化周家助学贷款T作模式,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全程信息化以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是为必要。在贷款违约风险防范方面,信息化为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2、在解决助学贷款运作便捷性问题、有效性问题、安全性问题的同时,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资源的合理整合,多维度防范助学贷款风险的发生,提高助学贷款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高校助学贷款一l作高效率运转与学生管理现代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有效结合。  一、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评估  (一)违约现状描述  冉1999年围家正式实施助学贷款政策至今,受惠贫困生受资助面日益扩大,“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的口号渐切实地得到贯彻落实。然而,在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未尽完善的情况下,助贷T作面临着实施过程中困境,其中,助学贷款还贷违约风险居

3、高的问题备受关注。以2006年为例,2006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2005年度,全国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金额约为176.58亿元,而2006年度比2005年度增长54。国家助学贷款资助金额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高违约率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  (二)风险成因探究  造成同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居高的因素错综复杂,其巾,经济成因和制度设置是重要的客观因素,而贷款大学生个人的信用意识

4、和法律意识问题则是最为关键的主观因素。剖析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的构成,有助于探究造成助贷风险根源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定风险防范的措施,以攻克助学贷款契约管理的难关。  第一,经济因素:贷款大学生毕、世后的就业和收入情况是影响助学贷款还贷风险高低的重要条件,经济状况的低劣是造成还贷“客观不能”的现实因素。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贷款大学生毕业后还贷能力的层次差异较大,直接影响着还贷的实现状态。然而,值得思考的事,调查显示,在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中,预期收入属于低收人群体的相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还款拖欠的可能性反而降低。可见经济状况并非与

5、还贷风险形成正比。3  第二,制度因素: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于2004年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各省具体实施此规范的过程中,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于2007年3月正式实施。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助学贷款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在增强学校助学贷款管理自主性方面给予了较大的空间。但其相关条款的设置及其运作对风险防范且『Ij存在有效性缺失。首先,新《办法》所设置的风险补偿激励机制并未

6、充分考虑我周的社会信用环境并依此提供良好的信用法律保障,赋予了学校过多的责任;校方所承担的风险超出了作为利益相关方所应负的合理风险范围。学校履行着发放贷款、贷后管理、贷款催还等全程打包式的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学校拆包履行此责任的过程任务量大且繁重繁琐,有效助学贷款管理的压力巨大。其次,贷款形式的设置改一学生一贷为一年一贷,加大学生和学校贷款办理工作量,造成助学贷款合同管理的复杂度。在新办法实施前,学生在校期间一次性签一个合同即可获多达四学年贷款,而新《办法》实行每学年签一个合同只贷一学年款,同一学生贷款,每学年重复做贷款申请、审核、宣传教育、发放工作,降低

7、助学贷款的管理和教育效率。再者,新《办法》在操作层面上存在可行性困惑,特别是对违约学生的约束机制方面,在我国当前信用体系尚未完善、未能形成有效约束的实际情况下,诸如“在有关媒体公布学违约学生的相关信息”等一类的举措并不能够有效控制违约现象。  第三,信用因素:信用意识与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助学贷款还贷风险形成与加剧的主观成因,亦是其决定性因素。排除还贷能力的客观要素如经济状况,不按时还息、到期不还款等还款信用问题所表征的个人责任、义务、契约与承诺兑现的可靠度缺失,已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瓶颈问题,并动摇了银行作为营利机构而开展助学贷款的信心,部分地区的经办银行甚

8、至停止了这一业务,造成资助T作的困境。  二、全程信息化在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中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